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开启公益助教2.0模式

三年培训300名老师 受益学生近万名

2019-07-06 08:38:08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高佳晨

  7月3日上午,位于丽水市云和县的城西小学,原本已开始放暑假的校园里却一改以往的宁静,熙熙攘攘地聚满了学生和老师。

  原来,有场特殊的课程正在这里举办。老师们一改往日的讲课风格和讲课方式,通过课件、实验、讲故事、做手工等方式,跟孩子们来了一场互动性极强的“模拟课堂”。而这,正是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简称基金会)今年的“绿色共享·助教行动”中,针对当地老师们培训后的成果。

  公益助学,正由以往帮扶困难学子的1.0助学模式,转型为培训当地老师的2.0助教模式。据了解,自基金会2017年开展助教项目以来,全国共有84所学校的老师参与培训,受训的乡村教师共316名,受益学生近万名。

  十余年资助4000多名大学生

  三年前基金会开始转型

  华立集团党委副书记、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韩萍,此次参与了全程的助教培训。她告诉记者,基金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每年都会资助达到一本、二本线以上的贫困大学生读大学,一年6000元。

  咨询情况、实地走访、现场调研、核实打款、保持跟进……看似简单的助学,前期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很多。这样的帮扶,基金会一做就是十几年,资助的大学生超过4000人。

  但是,对孩子们仅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

  “在贫困地区,相较大学生们,小学生更需要帮助。城里的父母从孩子很小开始就注重方方面面的培养,孩子们的差距在小学就已经在逐渐拉开,导致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7年我们开始助教活动,培养贫困乡村的小学教师。只有老师更好,才能辐射和影响更多学子。”韩萍说。

  在韩萍看来,贫困地区的学校,最缺的是课程拓展,需要打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这些学校教师队伍普遍专业性不强,兼带科目严重,接受新知识能力也较弱。

  “基金会的助教行动项目,带来了绿色共享教室、自由组合式的书桌、图书等硬件投入,并招募城市优秀志愿者导师和教育机构,通过线下培训+线上课程组合的方式,推动学校老师开设拓展性素质教育课程。”韩萍告诉记者。

  绿色共享教室改善教学环境

  线下培训、线上课程双管齐下

  云和城西小学这次热闹生动的“模拟课堂”,是在学校的“绿色共享教室”里进行的。

  进入“绿色共享教室”,简洁明快却不失温馨的装修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教室内,所有桌椅轻便、可移动,老师和同学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和人数,重新排列组合;教室空间“多中心化”,为师生交流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教室还配用了互联网一体机,联通教室与外界。

  硬件到位,“软件”自是必不可少。“比如木艺课、智能机器人课、心智素养课、绘本课程、科学实验课、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课等,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引导提问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还能给孩子带来广阔的视野,开启孩子的潜能,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韩萍表示。

  已有15年教龄的杭州之江外语实验学校英语老师周阳,是此次前往助教的志愿老师之一,加入基金会已有3年时间。

  “相比杭州的全英文授课,当地老师上课还是会夹杂不少中文,授课模式也比较单一。比如教单词,就是单纯读一遍然后学生跟读,比较枯燥,发音也不够准确。助教培训过程不仅教当地老师怎么上课,帮他们一起打磨课程,把自己所有的课件和经验分享给他们,还会把很多好的在线课程和软件全部带过去,教他们如何使用。最重要的,是想培养当地的老师,授课过程中能让孩子‘忘我’,全身心融入到课堂内容中去。”

  周阳老师的英语培训课上,来自杭外的小志愿者们化身“医生、厨师、司机、农民”,来了一场cosplay式的英语课,让人人都是参与者,孩子能更加全身心投入。

  周老师说,以前的培训结束后,当地的老师隔三差五还会发来视频,互相讲英语,聊一聊教学上遇到的问题。“山里老师非常淳朴,在艰苦的环境当中做一支照亮别人的蜡烛,非常打动我。”

  孩子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

  期待更多专业志愿者加入

  几天培训下来,“模拟课堂”的反馈效果很好。最直观的受众,就是孩子们。

  “我非常喜欢《炫酷科学实验室》,在课堂上,我觉得老师变成了魔术师,带我们玩‘头发喝水’、‘六月下雪’、‘火焰掌’、‘降妖除魔’等神奇刺激的游戏,还让我们开动脑筋探索这些神奇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让我不知不觉学到了很多知识,科学课真有趣!”城西小学301班学生张晨欣下课后,仍觉得意犹未尽。他说的,正是“模拟课堂”上的科学实验课。

  分享科学实验课的城西小学老师许伟芬课后也感慨万千,“原来科学课也可以‘秀’起来,能让孩子们小试身手,还能学到各种科学原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孩子们也能全身心投入。这次培训后,我深深体会到教师教态相对夸张、有趣一些,能更加吸引学生注意,促进教学。”

  在校长王长富看来,这样的公益助教带来的帮助和效果是实打实的。基金会除了带来资源,还带来大城市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模式,手把手地教会当地老师。“像一些留守儿童,话不多,胆小、自卑,有了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和更多爱心人士的关注,他们也会感觉到爱,变得阳光自信、爱说话、快乐起来。”

  王长富告诉记者,城西小学共有36个班级、91个老师、1624名学生,大部分孩子都来自贫困家庭,比如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等。有些家庭没有房子住,租一块地种香菇,就在地里搭个棚,五、六口人挤在里面,和香菇住在一起。

  “我们的骨干老师培养出来,很多都往城里流动,留不住人才。我们学校的老师平均年龄39.5岁,数学老师平均年龄43.2岁,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新的数学老师来了。”

  王长富最希望的,是能有更多人走进城西小学,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给他们一点关爱,给他们过过生日,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公益之路,温暖却也漫长,也会不断发展更新。“现在的公益,不再停留在物质资助。你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参与公益,只要你有心,都可以来参与,希望一些领域专家、资深老师能更多来参与助教项目,一起将公益的力量放大。基金会会承担项目过程中的费用。”韩萍说。

  如果您有意参加爱心助学,可关注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绿色共享公益基金会”并留言,或致电0571-88900802咨询。

标签:城西小学;助教;学生 编辑: 张吉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