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前的父母来说,暑假可能就是一个平常的假期,但对现在的父母来说,暑期是“弯道超车”“技能培训”“幼小衔接”等一切的代名词,各大培训班开展得比炎炎骄阳还火热。而一旦培训班报的多了,许多退休安享晚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就不得不再次出山,肩负起了送孩子上培训班的这份责任。
如果你在工作日路过萧山青少年宫或者萧山培训班扎堆的任何大厦门口,你就会发现,在院子里、大厅里,等待的人中白发的老人占占据了大多数。
爷爷奶奶们说:
这十年全给了孙辈了
在青少年宫的院子里,同村的董爷爷跟董大伯都是来接送孩子的一员。董爷爷孙子阳阳一周要上的培训班不多,一般都集中在上午。周一跟周四的课程是8点开始,上一节英语和一节数学,一直上到11:40;周二、周五上午只有一节毛笔字,是9:40-11:40。青少年宫离董大爷家里不远,8点开始上课,董大爷带着阳阳早半小时乘公交,或者直接骑电瓶车十几分钟就能到。等到中午下课,带回家吃饭或者干脆在青少年宫周边解决午饭。
精瘦一点的董大伯就比董爷爷要累一些了。虽然家里也只有一个孙儿,但爸爸妈妈们对孙子的教育很上心,给孩子报的课程比较多。之前曾经有一段时间,董大伯带着孙儿连赶三个地方,连上五节课,从7点出门,到晚上9点才回到家。
为了方便董大伯接送孩子去上培训班,儿媳妇专门手工制作了一张孙子的上课表,让董大伯拍下存在了手机里。
董大伯一脸无奈:“对我们退休的老人来说,60岁退休到70岁这个十年,全给了隔代的孙辈了。”董大伯的孙子今年下半年即将升上二年级,按照他的说法,起码得接送照顾到小学毕业,那就是还得五年。
关闭了数据功能的手机
四川的廖伯伯十年前来到萧山,自此之后便留在了萧山,帮儿子儿媳带起了孙女。 廖伯伯一家目前都住在瓜沥,离青少年宫的直线距离有20公里。每周有两天,小孙女要到青少年宫学习舞蹈、音乐,廖伯伯就开始承担起接送孙女。
每次把孩子送进教室,廖伯伯就会找个地方坐下来,点开手机里已经下载好了的电视剧看。一般一集看完,孙女的课也差不多上完了。廖伯伯也不是不想找同龄人聊天,但老一辈的萧山人都说的土话,他听不懂也只能作罢。电视剧是家里下载好了来的,在外面的时候,廖伯伯都是关闭了数据流量的,“在外面用流量比较费。”廖伯伯说道。
接送孩子的老人们,基本都配备了智能手机,但在使用上面,却仅仅限于联系一下家人;至于追剧看新闻打游戏,只有极少数人;而走访当中,几位爷爷奶奶的手机,全部都关闭了流量数据功能。
被装满的袋子,被占完的时间
来接孙女下课的葛奶奶随身带着一个布织袋子,里面是茶杯、零食、纸巾、雨伞跟一串钥匙。零食用干净的塑料袋分开装了,是给小孙女下课时肚子饿了的时候吃的。纸巾、雨伞都是必备,以防天气变化。钥匙是电瓶车和家里的钥匙,但是因为现在带孩子骑电瓶车不怎么安全,葛奶奶多数都会带着孙女坐公交。
这样的袋子,几乎每一个来接孩子的老人手上都有一只,或红或绿,有的都被用得毛了边,但老人们毫不在意。袋子里面装的东西大部分都跟葛奶奶一样,总是与孩子相关的物品:零食、饮料,或者是培训课的工具、课本……
随身带着的袋子里都是关于孩子的东西,老人们的时间也跟这袋子一样,被隔代的孩子占据。
在萧山的年轻父母为生活打拼,为育儿焦头烂额之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大多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育儿压力。爸爸妈妈们在关心自己孩子的同时,也要多多关注一下我们的父母辈,对他们说一声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