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6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爱红)如何让一群只有13岁正在读初一的孩子们,感受祖国70年的伟大变迁?
开课前一周,杭州市下沙中学校长、历史与社会课教师江志明布置了几个探索性课题,让学生从衣食住行四方面,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去发现三代人之间的生活差异。作业成果令人惊喜,表演服装秀、三句半、试吃美食、跳皮筋……学生们不仅将采访形成了文字,还用生动形象的表演进行演绎,在欢声笑语中感悟祖国大变化。
以“猜猜我是谁”游戏开场
教室里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同学准备好了吗?”欢快的音乐响起,江志明校长以“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开启了课程。“这是咱们班哪位同学,认出来了吗?”同学们发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最后,一张黑白儿童照出现在屏幕上,“这又是谁?”“江校、江爸……!”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轻松的游戏结束后,江校长正式开讲。“我的照片和大家的有什么不一样?”同学们答:“黑白照!”江校说:“我出生在70年代,那时还享受不到彩色照片,能有一张黑白照已经十分宝贵了。”他以此不同切入课堂主题————《寻访生活故事见证民族复兴》。
江校长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签,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在漫长的70年岁月里,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是这个国家普通的一份子,它并不一定出彩,但它却是现代中国几十年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缩影……今天我们从生活的故事开始,带着大家见证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
服装秀、三句半、品美食、跳皮筋
学生轮番演绎衣食住行70载变迁
而后,江校长将课堂的主场交给了学生。同学们分别从衣食住行等不同角度展示时代变迁。
第一组同学演绎70年代里人们的服装变迁。只见穿着西装、中山装、旗袍、工装裤、“布拉吉”等不同年代的典型服装小组成员从座位上起身,在同学们中间慢步穿行,宛若一场小型服装秀,每种服装都有一名同学进行解说。
第二组同学演绎饮食方面的变迁。“三句半”的表演形式、幽默的话语,不时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接着,同学们将带来的美食与大家分享,有50年代的煎饼、80年代煎饼果子的蘸料、还有梅干菜、辣椒酱、大白兔奶糖等等。
演绎出行变迁的小组还把自行车带进了课堂。业余生活展示小组更是在课堂上玩起了斗鸡、编花篮、跳皮筋等不同年代的游戏,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每组展示后,江校长都会带着同学们一起总结时代的变化轨迹,人们的着装由单一逐渐走向多元,由单调逐渐趋于斑斓;在饮食方面,从“有啥吃啥”变成了“吃啥有啥”;出行上,“自行车王国”开上了“立体交通”的快车道;建国70年,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回述儿时艰苦经历
领悟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轮番演绎后,江校长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儿时经历。比如,讲到食物的变迁,他回忆说:自己一到三年级是不住校的,每天要走很远的路上学,为了早上不迟到,就带着妈妈烤的玉米饼出门。住校后开始吃蒸饭,因为刚开始自己不会蒸,还吃过夹生饭。那个年代没有什么调味菜,从小学四年级住校到高中毕业,他整整吃了9年的辣椒酱、梅干菜、霉豆腐等,因为没有营养,高中毕业时体重只有85斤。他也将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烤玉米饼、蒸饭、辣椒酱带到了课堂,让学生们品尝,与学生们分享。
在讲到住房的变迁时,他回忆道:自己上小学时住的宿舍是80人一间的大通铺,初中时住的宿舍是泥土房,虽然条件艰苦,但其乐无穷。
讲到业余生活的变迁时,他又“变”出了两样宝贝,小人书和黑白电视机。小人书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纷纷“抢”着要看一看。“讲述自己的经历,主要是想让孩子们深刻领悟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江志明说道。
“70年的变迁见证民族的复兴,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充盈有品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高雅、生活观念愈加健康理性。”课堂最后,同学们挥舞小红旗,一起高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用嘹亮的歌声为祖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