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三模拟考,他考了年级第一,后来放弃保送,决定中考。平时父母对他要求蛮高的,但他自我要求也很高,‘五一’三天小长假,花了足足47个小时复习——除去每天8小时睡眠时间,其余都花在学习上了。所以,我相信他能交出一份漂亮的中考成绩单。”
这是班主任对邱战(化名)的评价。记者联系上他时,这个用功的男孩难得丢开书本,正和爸爸在北京旅游,松一松绷了3年的神经。
小邱就读于杭州一所民办初中,从小到大,“优秀”已经成为习惯的他一直很努力。从被迫参加课外培训,到主动要求“加餐”,这也成为一种习惯延续下来。
幼儿园中班开始上兴趣班,主要学的是艺术类,电子琴、画画和表演。妈妈的理由很有趣:孩子性格偏内向,不太喜欢说话,让他上一些兴趣班多接触其他小朋友,还能顺便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后来这些兴趣班,只有一个电子琴坚持到了八年级。现在学习疲惫了,邱战还会弹上两首曲子,当作放松。
其实,相比同龄人,小邱算是“幸福”的——读的是家门口的公办小学,一直到五年级都没上过学科类培训班。他成绩一直很好,考试基本都是满分。
但是,培训班肯定是绕不过去的。到六年级,妈妈偶然和班主任聊天,老师建议孩子上民办初中。在当时,想要上民办初中,培训班肯定逃不掉,尤其是必须学奥数。
妈妈给小邱报了奥数和英语两个培训班。后来,他在数学比赛中有优异表现,顺利进入了心仪的民办初中。
尽管是被迫“加餐”,但小邱至今仍然觉得自己很幸运:“当时,班上要考民办初中的同学有十多个,其他同学很早就开始做准备了,有的甚至为了上培训班而请假。哪像我,六年级才临时抱佛脚,还幸运地被录取了。”
进入初中,小邱突然发现自己成了“普通学生”,身边同学都很优秀。入校时跟一个同学聊天,才知道对方已经提前学完初二的内容。
从那时开始,小邱决定主动“加餐”,和父母商量后,报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类的培训班。在这之后的周末和寒暑假,小邱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培训班里。在家自学、复习的时间也延长了,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我凌晨两点还没睡,妈妈跑来让我睡觉,我当时一下子就发火了,因为我做一道题刚有思路,就被打断了。”小邱说。从那以后,妈妈再也没有催他睡过觉。
在这样“高强度”训练下,到初三下学期,邱战的成绩稳定在年级前30名,时不时还能考进年级前5。这给了他放弃保送的胆量,迎接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