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清华学生走进兰考 触摸中国智慧

2018-05-21 14:15:0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记者 马宇平 清华大学 苏心

  管梅梅(澳大利亚)和孔迪(巴西)等支队成员跟随张庄村第一书记王晓楠入户,通过具体案例,深入了解中国“精准扶贫”的工作方式。清华大学 苏心 饶金辉/摄

  在G801次列车上,二十几位年轻人埋头填着一份中英文双语问卷。他们从北京出发,目的地是河南省兰考县。

  来自孟加拉的小伙儿毛明告诉身旁的队友,自己对兰考有一些了解。他知道那里“是中国扶贫工作重点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到过那里”,也知道“曾有一位中国共产党的干部焦裕禄在兰考工作”。

  毛民是清华大学软件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这天,他随学校实践支队赴兰考调研。这支队伍里,有10名来自清华大学不同院系的中国学生和9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

  在2018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组织“洞察中国 中外青年同走改革开放之路”实践活动,共有3支实践队伍从清华大学出发,分赴深圳、兰考、上海—嘉兴等地展开实践。每支队伍的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按1∶1的比例构成。他们希望“在国际视角下调研中国发展之路,提升清华学生的全球胜任力”。

  “第一次走进中国的农村”

  来自英国的中文系交换生Eloise告诉记者,她8个月前来到中国,“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此前,她去过北京、上海、河北、杭州和厦门。这是她第一次走进中国的农村。

  “中国发展得太快了,尤其是经济发展。所以我想看中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Eloise说,“听到他们植树(兰考县曾种植泡桐治理“三害”),扶贫,并且通过生产乐器来致富,我很好奇他们是怎么用这种特别的方法做到的。我觉得这些创造性的方法很有趣。”

  与Eloise经历相似,实践队里的国际生几乎都是第一次去农村调研。

  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成员、来自阿富汗的沙明表示,在中国学习生活的5年中,自己去过很多城市,但在农村没有太多经历。在这次实践中,沙明和另一位博士研究生将完成为队员和基层干部宣讲的任务。他希望通过兰考之行深入了解中国的扶贫过程,学习扶贫经验,并用于自己的国家。

  兰考支队领队、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副书记俞荟向记者介绍,自活动面向全校研究生发布后,收到了135名中国学生和68名国际学生的报名。

  “报名的同学对兰考实践有着清晰的规划和预期调研目标,”俞荟介绍,部分队员想结合自己的科研了解精准扶贫工作,部分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非常感兴趣。

  支队带队教师、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徐鹏表示,选择兰考作为此次“洞察中国”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地之一,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经3次考察兰考,总书记说,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兰考曾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政府做了怎样的工作?兰考的发展是中国的一个缩影。我们来到兰考,希望中国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于国际学生,我们希望他们对中国有更多了解。”

  兰考的“青年课堂”

  “兰考是如何鼓励青年英才留在兰考的呢?”在与当地政府的座谈会上,来自澳大利亚的管梅梅提问道。兰考县组织部长席建设用9个字回答道“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他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兰考2016年启动的“新兰英才”计划。

  精仪系2017级硕士生熊文珍提到,驻村扶贫干部张素英的一句话让她和队友们印象深刻。“她说本来她有机会去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但她还是坚定留在兰考农村这边,见证兰考奔向小康,继续与‘三朵金花’中的其他两位一同唱好这台发展戏”。

  “我来之前对焦裕禄精神了解的不是很多,来这里参观了四面红旗纪念馆,在兰考县展览馆了解到这里的防灾脱贫过程和防沙治理工作,很受感触。”熊文珍说。

  环境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耿竹凝认为,焦裕禄精神是不畏艰难、不畏辛苦,深入群众心系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种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把焦裕禄精神总结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和无私奉献,” 余霄也表示,“这一点对我来说受用终身,我今后也会以这样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祖国、为人民去奋斗。”

  在兰考的调研中,队员走访村民,与当地村委会交流,了解当地扶贫产业现状,开展博士生讲师团宣讲、《摆脱贫困》读书会和影像分享会。

  “就这本书中涉及的问题而言,中国具体在哪些方面落伍了?通过三十年的努力,中国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针对读书会第2组的阅读内容,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余霄连续追问了5个问题。

  在这场中英文交流顺畅切换的读书会分享中,队员们分成四组针对不同主题进行阅读和思考。余霄是读书会的主持人,出发前一周,他带着队员们对此书进行了导读和预习。

  “这本书是习近平总书记早些年在福建写的,主要展现了他在闽东工作时期,关于党建和经济建设的思考,”余霄补充道,“以这本书作为引子,让同学们了解中国的精准扶贫政策,对这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在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的调研中,队员们分成四个小组入户走访,以深入地了解当地脱贫户的真实生活和家庭情况。他们详细记录了入户家庭的基本情况,细致到家禽饲养数量、学校奖学金的覆盖、特殊儿童教育、对当地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等。

  支队成员眼中的“中国智慧”

  支队成员Naanga来自蒙古国,有着12年的媒体从业经历,现在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Naanga坦言,眼见的兰考和她想象中的模样大不一样。她觉得兰考可能到处是农田,大家都从事农业工作。“但实际上兰考与城市的面貌非常相似,其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很多地方在进行基建。”她向记者描述她所见的兰考。

  兰考脱贫让她感触非常深的一点是“地方政府仔细分析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各类政策”。Naanga说:“中国已经与贫困问题斗争了30多年,我觉得中国的智慧是‘慢慢来’,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逐渐地解决问题。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地方基层的问题非常关心。”

  来自日本的夏目英男觉得,“中国智慧”源自于14亿人民的共同努力,大家一起提供自己的知识,为社会问题创造一些解决方案。

  让夏目英男印象深刻的是当地政府对“群众满意度”的关注。在与县长的交流中他得知,兰考脱贫不仅看收入标准,更重视群众满意度。兰考县脱贫的时候群众满意度达到98.86%。“说明群众也真正感受到了脱贫工作的成效,因此我认为这类考量标准也可以应用于别的地方,作为脱贫的标准之一。”夏目英男说。

  来自巴西的留学生Condi觉得兰考之行的最大收获是拓展了他对中国的了解。在和地方政府交流之后,他认为中国的农村需要依靠国家政府和宏观政策,并在结尾强调“这是很重要的概念”。

  支队成员、博士生讲师团成员王蔚觉得,兰考之行后,他对“强国一代”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新的认识。他希望自己能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保持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健康的体魄,同时散播正能量。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对于像兰考这样的内陆县城起到了怎样的影响作用?” 在与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的交谈中,社科学院2017级博士生荆文锴问道。蔡松涛认为,在制度方面,“改革”激发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活力;在思想方面,“开放”拓展了各地发展的视野,解放了思想;在经济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的经济腾飞必然会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于兰考来讲,当前的河南自贸区、郑州航空港和中欧班列等,既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将是带动兰考在内的河南地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记者 马宇平 清华大学 苏心)

标签:支队;中国学生;读书会;队员;博士生;群众满意度;习近平总书记;硕士研究生;支队成员;总书记 编辑: 李爱红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