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7日,夏音在淳安宋村乡田里村小学。
2005年春节小年夜,裘记者在夏音家过年。
2013年夏音家过年,捧着当年的“渴望读书”照片。
2019年6月13日,宁波万里学院,裘志伟与夏音合影。
2015年,拿到入学通知书的夏音为学费犯了愁。
2015年7月,高考一结束,夏音在打工。 吴建平 摄
“夏音,你自带专业摄影师啊!”毕业典礼结束,路过的同学调侃夏音。
“这是我的亲友团!”镜头里的夏音骄傲地大声说。
昨天上午,是浙江万里学院的毕业典礼。当年的山里小娃娃夏音,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在裘叔叔的镜头里笑得格外自信。
四年前,是他送夏音去大学报到;昨天,她毕业了,也是他去接。
时光隧道里,夏音的大眼睛总是出现在裘叔叔的镜头里。十五年过去了,夏音的每一个成长阶段他都不曾错过。
裘志伟的第一眼印象:
“大大的眼睛,在镜头里非常有感染力”
一切缘起于十五年前的一次看似偶然的定格。
2004年,一位在淳安挂职的朋友告诉时任钱江晚报摄影部主任裘志伟,山里有所小学,因为没钱建新校舍孩子们只能在危房里上课。能不能想办法帮帮他们?
怎么帮呢?当了20多年的摄影记者,除了用镜头记录、用图片说话,裘志伟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那是15年前的9月,从杭州到学校所在的淳安县宋村乡,需要5个多小时多车程,中间一段没通公路,还得靠摆渡。那就去吧,趁着教师节,裘志伟想去采访在那样艰苦条件下教学的老师。
“只有到过实地,才知道那些交通不便的地区教育环境仍然很差。学校小到无法想象,而且简陋到让人落泪。但你看到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又会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穷且益坚’。”临走时,可爱的孩子们从横七竖八木条钉就的窗框中伸出手来挥舞告别的画面,令裘志伟久久无法忘怀。
那次采访后来以教师节特别报道的形式发表。在整理照片的时候,裘志伟注意到一个睁着特别清亮的大眼睛努力读拼音的小姑娘——那是夏音第一次出现在他的镜头里。“大大的眼睛,在镜头里非常有感染力。”这是他对夏音的第一印象。那年,她8岁。
夏音的最初记忆:
“一直牢记裘叔叔让我晚上要刷牙”
每次见到裘叔叔又来看他,夏音总是雀跃不已,蹦蹦跳跳大声唤着“干爸,干爸!”
但也许因为当时太小,夏音对第一次见到裘叔叔是什么情景有些模糊。
她对裘叔叔的第一个深刻记忆是,“裘叔叔跟我说晚上一定要刷牙,我就牢牢记住了!”那是2005年2月,裘志伟带着口腔医院医生去给村民义诊,夏音也得到一份牙刷牙膏,觉得很新鲜。
其实那已经是不到半年时间里裘志伟第四次去宋村乡,此前因为《钱江晚报》的连续报道,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已经帮助夏音就读的田里村小学翻新了校舍、添置了教学设施、学习用品和书籍,包括夏音在内的几名困难家庭学生也得到了助学金。
年复一年,裘叔叔总是带着钱江晚报摄影部和钱江晚报的爱心读者,不辞辛苦地翻山越岭来看她。连续好几年,他们陪伴夏音母女三人过小年夜。
当夏音收到浙江万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暑假连打八份工还凑不齐学费时,又是裘叔叔和晚报强大的后援团,伸出了热情之手。对于自小就失去父亲的夏音,裘叔叔的出现,也许是命中注定。
姐姐夏虹的感慨:
“只要足够努力,结果都不会太坏”
四年前,夏音的姐姐夏虹,跟裘志伟一起送夏音到浙江万里学院报到。在大学校门口拍合影,夏虹哭了。
夏虹比夏音大5岁,2010年被温州医学院护理系录取,当“白衣天使”一直是她的梦想。但是因为父亲早逝,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支撑,实在无力供她上大学。“每次看到妈妈那么瘦小一个女人拖着男人都扛不动木头,在日头下干活,我心疼,实在开不了口说要继续上大学。”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大哭一场,把通知书压了箱底,19岁,孤身到千岛湖镇上打工。从普通的餐厅服务员一路做到领班、主管、店长,如今她不仅开着一家母婴店,还兼着其他两份工作。夏虹说自己停不下来,只要闲着就没有安全感。
这回参加夏音的毕业典礼,夏虹却没有哭。“只是有些感慨,忍不住会想如果当初我也去上了大学,人生的路会不会不一样?”
事实上,当夏音出现在裘志伟的镜头里,很多时候夏虹也在。一个是镜头的焦点,一个在画面的边缘。
为什么没有向他求助呢?“没有想过。”夏虹下意识地说,“裘叔叔已经帮了夏音了,我不能再给他添麻烦。”
“或许我当时应该说的,是吧?”她叹了口气,“但我觉得无论选择怎样的道路,只要足够努力,结果都不会太坏。我现在就很好。”
这周,夏音就要去上班了,开始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而夏虹,则兴致勃勃地谈起她的创业新计划。
十五年的牵肠挂肚,终于可以暂时放下了。“也许,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裘志伟欣慰笑道,“但是,我们已经是亲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