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幼儿  

教育部治理幼儿园“小学化” 园长建议家长淡定对待

2018-07-17 23:22:35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陈彩燕

  浙江在线7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彩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严禁幼儿园教授拼音、识字、计算等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环境(文末附具体治理任务和治理步骤等)。

  而目前市场上大受热捧的各类“幼小衔接班”也要降降温了,《通知》规定,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6805100_163524930000_2.jpg

  (图片来自网络)

  多管齐下治理“去小学化” 大部分家长很“领情”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部这次下发的《通知》,很大部分内容是对2012年规定的重申,不同的是,《通知》明确社会早教培训机构也不得上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知识教育。这补上了以前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漏洞。

  对此,不少家长表示“绝对支持,希望大家都能按部就班的来”。实际上,也省去了家长一笔不小的培训班开支。

  “我算是比较能忍得住的。”家住杭州市上城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女儿中班,下学期上大班,但是不少同班同学在这个暑假就在上幼小衔接课程了。在她的规划中,在女儿大班暑假期间,一定是会“跟风”报班的。

  而对于新规要求的社会各方多管齐下治理“去小学化”,被打乱计划的李女士表示乐观,“大家硬碰硬最好。语文拼音和英语读音等,都是非常专业的,我自己也不敢乱教,还是需要交给老师,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适应小学节奏。”

  也有家长表示担忧,幼儿园不教,培训班不开,上小学能跟得上吗?

  “准小二”家长黄女士分享了“过来人”经验,“公办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拼音不难,课后作业基本没有,主要还是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不用太焦虑。”

  习惯与品质比学习拼音和数字更重要

  幼儿园已有不少有价值的幼小衔接内容

  事实上,这些年来,浙江省一直非常重视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改革,遵循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期盼。

  据了解,浙江省内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量消除家长和幼儿在面临升学时的焦虑,不少幼儿园会主动组织一些关于幼小衔接的讲座和活动等。

  杭州市下城区星星幼托园是一所颇受欢迎的民办幼儿园,“即便是民办幼儿园,也是严格按照教育局相关规定进行教学活动。”据园长吕方红介绍,大班幼儿会按要求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老师也会针对孩子的情况,如在幼儿入园时用序号和姓名签到,在幼儿游戏区域内设置数学、益智、语言等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一些识字认知、逻辑思维内容。

  除此以外,在大班每学年的期初,幼儿园会组织小学校长和任课老师给家长进行幼小衔接的讲座,老师也会十分注意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前让家长知晓小学的一些内容,配合幼儿园老师一起做好衔接,特别是学习能力方面的准备工作。”

  这几乎是杭州市当前绝大部分幼儿园在大班教学中的默契做法。

  幼儿园的课程是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设计的,而课程基本上又是以游戏为主,以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提升思维能力。杭州市西湖区紫荆学前教育集团阙园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养成,这远比学会大量的加减乘除、字母拼写更重要。

  “幼儿园会循序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从前是老师自己设定命题,但现在我们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了解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比如,孩子们会问,‘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有什么差别?’‘课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等。为此,我们会组织小学校长面对面讲座、走进小学课堂等。” 阙园长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引发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充满对小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也是幼小衔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据我了解,幼儿园现在都十分重视幼小衔接这一块内容,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后,也一定会越做越好。”

  阙园长告诉记者,多年来从事幼教工作,也经常与家长们沟通和交流,越来越发现,如今的家长属于“新知识结构”家长,他们的接受能力更强,但由于社会大环境影响,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所以往往会出现跟风现象。真正减轻孩子们的压力,需要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老师的引导以及社会各方的努力,让我们的家长学会淡定,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快乐成长!”

  附:具体治理内容

  坚决杜绝“幼儿园小学化”

  《通知》明确5项治理任务: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1)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

  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2)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针对幼儿园不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要引导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坚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学习兴趣和需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

  (3)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对于未按规定创设多种活动区域(区角),未提供充足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和图书,缺乏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强健体魄、自主游戏的教育环境的,要调整幼儿园活动区域设置,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并配备必要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图画书;要充分利用本地生活和自然资源,遴选、开发、设计一批适宜幼儿的游戏活动,丰富游戏资源,满足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基本需要。

  (4)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

  对于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要督促其参加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仍不能取得教师资格的,要限期予以调整。

  对于不适应科学保教需要,习惯于“小学化”教学,不善于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要通过开展岗位适应性规范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

  (5)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对于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要坚决纠正,并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纳入规范办学诚信记录。

  专项治理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部署。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制定治理方案,明确工作要求,于2018年8月底前完成。

  第二阶段:自查与摸排。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按要求进行自查,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抽查和摸排,于2018年12月底完成。

  第三阶段:全面整改。根据自查和摸排的情况,坚持边查边改、及时整改,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的各种错误行为。总体整改工作于2019年4月底前完成。

  第四阶段:专项督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及各省级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专项督查,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教育部在组织实施方面,也作了明确要求:

  1. 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事关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订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压实职能部门推进责任,强化幼儿园主体责任,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2. 强化园长教师培训。

  各地要按教育部有关要求,认真制定幼儿园教师专项培训方案,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初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民办幼儿园园长专项培训、幼儿园转岗教师岗位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师德师风和安全意识全员培训等,在2020年12月底前,要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

  要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确保基层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能够得到经常性的业务指导,切实提高园长教师科学保教能力。

  3. 健全长效机制。

  各地要认真落实挂牌责任督学制度,把纠正“小学化”问题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定期督导与报告制度。

  对办园教学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小学及社会培训机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频发、社会反映强烈的,实行年检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置专门举报监督电话和信箱,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为广大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标签:幼小衔接;幼儿园;家长;小学化 编辑: 成竞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