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如何克服学生“空心病” 教育国际化专家分享解决办法

2018-02-07 07:47:08 来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通讯员 王蕾 见习记者 章翌

  首届国际化学校高峰论坛暨国际化学校行业年会日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杭州橄榄树学校召开。500多位国际化学校校长、办学集团负责人与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国际化学校发展趋势,分享基础教育领域国际课程本土化的成果和经验。论坛中,世界联合书院中国校区董事赵宾关于中国学生“空心病”的演讲十分有启发。

  什么是“空心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在精神科医院会被确诊为抑郁症,但药物对这种“心病”无效。赵宾在演讲中引用了北大副教授徐凯文的研究数据:“北大一年级新生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他们总是认为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正因为父母、老师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升学上,忽视了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才会让一些孩子“找不到自己”。

  引入多元化的国际教育,强调人的价值、使命感、文化包容等,培养出不一样的中国学生,这或许能成为打败“空心病”好办法。“对人的塑造”是本次论坛上学者们提到最多的一个概念。当今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国际化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教育瞄准的目标不应只是帮学生申请到国外名牌大学,还要把注意力聚焦学生本身。

  美国教育部前副部长Dr. Susan K Sclafani分析了技术革新环境下对国际化人才提出的新挑战:需同时具备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信息与传播的能力、生活的能力以及21世纪全球知识。“以前一些常规的工作已经被机器替代了,我们需要培养学生非常规性和分析性的能力。而这也是国际化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标签:国际化;学校;中国学生;国际化人才;学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基础教育领域;高峰论坛;国际课程;教育专家 编辑: 吴俏婧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