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能说会唱的文物“戏精”刷爆朋友圈 它们都是哪路宝贝?

2018-05-19 09:14:46 来源: 杭州网—都市快报

  两个浙籍“演员”了解一下    元·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浙江省博物馆藏    砚滴,也称水注,是一种文房用品,用于为砚台磨墨添水。这件舟形砚滴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厚、色粉青。是浙博“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新石器时期·玉三叉形器    浙江省博物馆藏    出自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因器物呈三叉形而得名。中叉有孔,上下贯通。三叉形器出土时均位于人的头部,中叉常和一枚长玉管相连,又往往与成束的锥形饰配伍,可能是冠帽上的饰件。这种器物形状独特,三叉平齐,底端圆弧,不太多见。正面浅浮雕和线刻神兽纹,以及卷云形底纹,背面光素平直。

  文物姐妹花    明·潮州窑白釉观音立像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尊手持如意的观音立像,头梳双辫垂于两肩,辫梢系巾带随体摇摆,腰束长裙,面庞丰润,整体高78.5厘米,体量较大,在明代人物瓷塑中很罕见,可以说是广东潮州窑瓷塑中的杰作。

  唐·素胎双髻女侍俑    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是一名年轻美丽的侍女。眉目清秀的她头略上扬,神态恭敬而专注。古代常以发髻“分尊卑、别贵贱、辨亲疏”,是社会地位的一种标志,同时发髻也随年龄变化而变化。这位侍女头梳双髻,这种将头发在头顶两边各扎一个小髻的发式,又称“双丫髻”、“双角髻”,是未婚年轻女子所梳,出嫁后要改梳发式。    她脚上穿的“云头靴”,鞋身隐于裙下,一步一摇,也是当时的时兴潮货。

  他来自星星?    三星堆·铜人头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3000年至5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而在这里发展起来的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见金沙遗址)、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人类遗址重地。这里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经常被人说是“外星人”,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至今成谜。

  唐朝世界 巡回乐团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和    梳妆女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骆驼载乐俑是唐三彩伎乐俑中的罕见珍品,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世界巡回乐团”,有主唱、有伴奏,骆驼背上放置一平台。一般人坐在高高的骆驼背上都有点心惊肉跳,而这七个人却围着圈坐在平台边沿上演奏,个个神态坦然,中间女主唱正放声高歌。    跳“千年拍灰舞”的女俑,穿着绿地黄碎花裙子,头发扎成高耸的丸子头,造型可以说是相当潮了。这个“舞蹈动作”,其实是她对镜梳妆,左手持铜镜,右手似要装点额头。唐三彩一般用于陪葬,说它是三彩实际上并不只有三种颜色,而是指它的主要颜色是三种——黄、绿、白。

  愤怒的小鸟    商·鸮卣    山西博物院藏    鸮(xiāo)是猫头鹰,卣(yǒu)是一种酒器,所以“鸮卣”合起来理解就是“猫头鹰造型的酒器”。这件萌萌哒藏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它的器盖与器身子母扣接,有四足,盖上有一捉手。整件器物圆润敦实,雄浑大气,又透着可爱呆萌,形似愤怒的小鸟。    猫头鹰是一种猛禽,夜间捕食,叫声难听,古人称之为鸱鸮(chī xiāo),似乎在古画、文物中没什么存在感。但在商朝时候,它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吉祥兽。

  壶上有大事    战国·重金络壶    南京博物院藏    这把铜壶有三处铭文,分别位于口内、圈足内侧和圈足外缘。记载了战国中期的一大历史事件:燕王哙禅让,由相国子之执政,三年引起燕国内乱,在齐王的阴谋煽动下内战越甚,齐趁机发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情况下大胜,掠获燕国王室重器。重金络青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电眼扑克脸    商代晚期·大禾人面纹方鼎    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个有“98K电眼”加持的鼎是中国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鼎,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重12.85公斤。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    此类方鼎流行于中原王朝的商代至周代早期,但作为最重要的礼器之一,通常只有王室贵族或方国首领才能使用。

  我们不红 始皇不容    秦·兵马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秦始皇兵马俑的豪华阵容包括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等。这是车兵俑,身高1.82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战靴,头发挽成了偏向左侧的发髻。士兵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汉朝声乐天团    汉·说唱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他们的高度在32至67厘米之间,神态各具,妙趣横生。乍一看,这些陶俑比例似乎不太准确,均张口吐舌,上身赤膊,挤眉弄眼,做击鼓状。汉代民间极为盛行说唱表演。这些表演艺人被叫做俳优,大致以调谑、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并以此来博得主人和观赏者一笑。当时的皇室贵族、地方土豪都会蓄养俳优,这些“开心果”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

  优雅淡定哥    北宋·木雕罗汉    广东省博物馆藏    木雕罗汉像造于北宋庆历五年至八年(1045-1048年),是由广州人及客居在此的连州、泉州、荷州、潮州人等捐资修造的,在广州雕成后再运至曲江曹溪。最初为500尊,现存360尊,散失140尊,主要是毁于火灾。现存木雕罗汉像中,仍可见残存木炭。所用木材,多数为柏木,也有楠木、樟木、檀香木。

  叫我干啥?    新石器时期·陶塑人头像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张一脸问号的大嘴巴人脸头像,出土于陕西黄陵县。以手工捏塑而成,制作粗率。披发,面部五官中的眼、嘴以孔洞表现,鼻梁隆挺,形象粗犷。与同类型的器物相对照,它们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域的先民在人物塑造、表情刻画等陶塑技艺上还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这件文物被制成“叫我干啥”表情包,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昨天,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一大早,我的朋友圈就被一群会说唱的文物刷爆了。这个短视频的标题很有意思,叫《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联合抖音短视频一起推出的。

  的确很“戏精”啊!一向严肃的博物馆文物,画风突变,这样集体卖起萌来,还真是让人招架不住。接连登场的国宝级文物堪称演技派,会比心,会跳“千年拍灰舞”,还会“98K电眼”,它们都是谁?

  我们给大家整理了一个科普帖,先从家门口的浙江省博物馆说起,然后按照出场顺序,依次介绍短视频中出现的各大博物馆的文物“戏精”们。这次,浙博一共派出了两件文物去“开会”,小巧玲珑的别致造型,也是十分抢眼。记者 余夕雯

标签:演员;文物;浙江省;电眼;骆驼;广东省;湖南省;博物院;木雕;新石器时期 编辑: 李爱红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