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句话流行了起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身边的熟人凡是家里需要老人带孩子的,多数是姥姥帮忙,奶奶却很少露面。姥姥看孩子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为什么现如今都是姥姥而不是奶奶带孩子?”这一话题经常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妈妈、姥姥、奶奶们都深有同感,媳妇抱怨婆婆,奶奶大喊冤枉,姥姥心疼闺女……究竟哪边老人来带孩子,俨然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生活习惯不同 婆媳俩都窝火
小汪是一名新妈妈,生完孩子后,婆婆很主动地从老家赶来帮她带孩子。不住在一起的时候,小汪和婆婆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可真住到一个屋檐底下的时候,“火药味”顿时浓了起来。实际上,她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尖锐矛盾,只是生活习惯不同让两人嫌隙渐生。比如说,婆婆做饭时,喜欢做一样收拾一样,切完菜,立马把菜刀和案板洗干净收起来;用完锅铲、笊篱,也都是马上放回原处;炉灶上一边热着饭,就一边把灶台和油烟机擦干净了……基本上是饭菜端上来,厨房跟没动过一样。可小汪就完全相反,她会把用过的厨具都一股脑地扔进水池,油盐酱醋的瓶子随手乱放,炉灶和油烟机上全是油渍……每次做完饭,厨房都是一塌糊涂。可是,小汪并不懒惰,她会在饭后做一个彻底的清洁,照样把厨房打扫得一尘不染。但婆婆就很看不惯媳妇的做法,每次都要数落她一顿,这让小汪心里特别窝火。“我又不是不收拾,为什么非要干一样收拾一样呢?我最后归拢到一起收拾,不也没耽误事吗?”小汪特别不理解婆婆的做法,争辩几句就会引来婆媳俩的一番口水战。
买东西也是如此,婆婆家里人口多,买菜习惯了一次买很多,来到儿子家里,人口少了,买回来的一大堆土豆经常发芽了也没人吃,黄瓜最后烂在了冰箱里。为此,婆婆也没少挨媳妇的批评。可每次看到媳妇买回来一个土豆、一根黄瓜、一根葱的时候,婆婆又忍不住唠叨,“买这么点菜够谁吃的啊?连一盘都装不满,还让不让人吃饱饭了?万一家里来个客人,人家哪还好意思下筷子?你这不是下逐客令吗?”婆婆老家那里讲究,做饭一定要多做,剩下不要紧,但千万不能不够吃,但小汪的妈妈就从小教育她,吃多少做多少,剩下粮食那是浪费。
总之,生活中全是这些鸡毛蒜皮、无伤大雅的小事,却让婆媳俩觉得无法再相处下去。婆婆在北京看了两个月孙子之后,带着满腹委屈回去了。小汪把姥姥接了来看孩子。姥姥来了,家里紧张的气氛马上烟消云散,娘俩的生活习惯几乎是一致的,发生矛盾的几率就低多了,就算是偶尔有些小摩擦,彼此也不会心生埋怨。现在,姥姥已经在这边帮小汪带了半年多的孩子,爷爷奶奶会在五一、中秋这样的节日过来看看孩子,大家相安无事,关系又回到了融洽的状态。
奶奶处处抢先 媳妇倍感冷落
记者采访了多位妈妈,只有一位家里是公婆在帮忙看孩子,其余的都是姥姥姥爷在帮忙。问起原因,几乎都是异口同声——婆媳矛盾难处理。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婆媳都无法和谐相处。叶子跟她的婆婆就相处得非常愉快。公婆不仅负责照顾孙子,还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就连水电煤气费都帮他们小夫妻交了,给孙子买东西也都是自己掏钱,从来没跟儿子媳妇开过口。
婆婆对小孙子更是疼爱有加,但是叶子却觉得这种过分的疼爱常常把事情弄得适得其反。婆婆总是担心小孙子冷,给孩子裹了一层又一层。春天里,小区里的孩子都穿着单衣出门的时候,奶奶还给孙子穿着小棉袄,结果孩子热得满身是汗,隔三差五地起湿疹。幼儿园里管三餐,食谱是经过营养机构研究的,能够保证每天的膳食均衡和营养充足,但婆婆总是担心孙子吃不饱,每天早晚还要给孩子加两顿餐,即使孩子说已经吃撑了,奶奶还是不停地往孩子嘴里喂……
更让叶子感到不能接受的是,她总感觉婆婆在跟自己争夺孩子的“主权”。孩子本来是向着妈妈跑过来,奶奶却抢先一步抱起孩子;幼儿园里组织亲子活动,本来是让妈妈跟孩子一起玩的,但如果不让奶奶参加,奶奶就会老大不高兴……叶子自己觉得,奶奶什么事都抢在前面,让她少了很多跟宝宝加强亲子关系的机会。所以,就算是婆媳关系很好,她也总觉得婆婆在这儿带孩子,她心里有点抵触感。
不愿帮忙带娃? 奶奶直喊冤枉
在被问到为什么是姥姥带孩子时,很多儿媳都会说,婆婆不愿帮忙带孩子,只好让姥姥来。这个说法遭到了不少奶奶的反击——“是我们不愿带,还是你们不愿让我们带?”奶奶们纷纷表示,哪有老人不疼自己的孙子孙女的?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奶奶一般都是愿意帮忙带孩子的。
“吃力不讨好啊!”一听带孩子的问题,杨大妈就愤愤不平。“那是我儿子的家,结果我在家里像个外人,做什么都要看儿媳妇的脸色,做什么都嫌我做不好,那还待在那里干吗呢?”杨大妈说,自己最初也是自告奋勇地去看孙子的,但看了不到一个月,就因为总和媳妇闹矛盾,不得已回来了。
“心疼自己的闺女,害怕闺女带着孩子太累,想帮她分担分担。”严大妈说,她来北京帮女儿带孩子,并没有考虑这有多累,多吃亏,就是单纯的出于对女儿的爱。女婿多次提出要给她辛苦费,她都拒绝了。她觉得,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生育孩子已经非常辛苦,产假结束又要去上班赚钱,更是艰难,做母亲的能尽一份力让女儿少些劳累那是应当应分的事情。至于婆婆帮不帮忙,她并不在意。
“孩子是人家的” 姥姥带娃太小心
但全都把孩子丢给姥姥带,不仅有对双方老人是否公平、姥姥是否过度劳累的问题,对孩子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不管是孙子还是孙女,都是男方家的孩子,姥姥、姥爷始终是外人。所以爷爷、奶奶带孩子,会很自然地认为这是“给自家带孩子”,但姥姥、姥爷就总有一种“帮人家带孩子”的心理。这么一来,姥姥看孩子的时候,真是诚惶诚恐。
吕大妈给女儿带孩子的时候,就成天的提心吊胆,生怕孩子有半点闪失。很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她都拦了下来。出门的时候,孩子一秒钟都不能离开她的视野;小朋友们争抢着去坐滑梯、荡秋千,她也不敢让孙女尝试,就怕出点什么差池,没法跟亲家交代。女儿带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时就发现,孩子非常胆怯,别的小朋友都很开心地爬上爬下,嬉笑打闹,可自己的孩子站在那些游艺设施前面,害怕得不敢抬脚,转身抱着姥姥的腿哇哇大哭。
[专家分析]
不管谁来帮忙 都要心存感恩
对于究竟是该奶奶看孩子还是姥姥看孩子的话题,网络上也有热议。著名儿科专家鲍秀兰还就这个话题发起过讨论,结果引来了近万网友的热评。鲍秀兰认为之所以现在出现姥姥带孩子比奶奶多的情况,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由姥姥带孩子可以避免婆媳矛盾,对于婆媳关系不和的家庭来说,姥姥带孩子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二是奶奶和姥姥带娃产生的影响不同,婆婆会教着孩子开始叫“奶奶、爸爸、爷爷”而忽视了妈妈的存在,有些更过分的婆婆,还会和宝妈因为孩子的问题而争宠,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照顾好孩子。第三,如果是婆婆带娃,对于一般的普通家庭来说,婆婆是希望宝妈出月子之后就能去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家庭经济,而且也可以让宝爸能轻松一些。可姥姥带娃的目的就不一样了,姥姥肯定希望宝妈能多休息,帮助身体恢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颜蓓蓓表示,法律并没有规定老人对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他们照顾第三代完全出于对子女的疼爱。究竟是该由奶奶还是姥姥来带孩子,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这是很难说清楚的。但有一点需要明确,对于帮着小夫妻照顾孩子的老人,不管是奶奶还是姥姥,年轻人都一定要懂得感恩,不要把老人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要对老人多些理解和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