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省人大代表丁杭缨——

教育走向国际化 文化之根须守住

2018-01-28 08:48:1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李鹏

  浙江在线1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鹏)1月26日傍晚,手机“叮”的一声,弹出“良渚古城遗址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正“宅”在驻地房间修改建议文档的省人大代表、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校长丁杭缨愣了一下,“咦!报告里不是刚提到‘大力推进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吗?这么快就有喜讯啦!”

  记者正纳闷:眼前这位气质优雅的小学女校长为啥对“文化遗产”如此关心?原来,这与她带来的建议有关——“呼吁政府高水平全面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试想,若是‘非遗’更深层次走进孩子内心,还愁找不到传承人?”

  紧接着,丁杭缨代表没有直接解释为何会提这个建议,转而谈及“文化自信”。“很多学校都热衷‘与国际接轨’,可仅靠国际交流、聘请外教、双语教学等手段就真的‘国际化’了吗?”她停顿了几秒后说,“我认为,教育国际化更要抓住传统文化的根。孩子们的文化自信要从小培养,先植根传统,再放眼世界。”

  说到这里,她合上电脑,语速明显加快,“‘非遗’就是孩子们与传统文化沟通的天然桥梁”。丁杭缨说,虽然我省不少地方已经有了“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可大多还是民间自发的临时性体验活动,很难更深层次通达孩子们的心灵。”

  实际上,丁杭缨代表对此早有探索。记者之前在杭州长江实验小学采访时就发现,作为一所国际化示范学校,扑面而来的却是浓浓的中国风。

  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杭州中山北路一个地下室里接触到被称为“中国印刷术的活化石”的十竹斋木版水印。“我看到那么多的国家级‘非遗’艺术品躺在那里少人问津。”此后,她尝试带孩子们参观体验。没想到,小学生对这些看起来有些“土”的文化十分感兴趣。2015年9月,学校开辟近300平方米的体验馆,邀请该项目的传承人常驻校园开课。不仅如此,该馆还先后在日本、丹麦等地开展交流。

  “由此,这个‘非遗’项目在释放出生命力的同时,也逐步走向世界。”丁杭缨代表说,试想,作为文化大省,浙江还有多少这样的“非遗”项目?若能高水平全面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将是“文化浙江”建设的一大亮点。

  此外,丁杭缨代表还补充说,高水平全面推动“非遗”进校园的目的,不单是为了“非遗”项目在技艺方面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从小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灵魂上的共鸣,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标签:丁杭缨;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教育 编辑: 陈彩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