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留守儿童:陪伴是一种渴望

2018-05-31 20:10:17 来源: 台州日报

  对仙居淡竹乡11岁的聪聪来说,父母的陪伴在他的成长中是一件奢侈的事。他用稚嫩的笔尖在日记里写道:“家里没有爸爸妈妈,就像是板凳缺了两条腿……”

  在黄岩茅畲逸夫小学,校长杨学俊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很重要的。”但在该校396名在校生中,60%为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20%为单亲在外。

  板凳缺了腿

  聪聪最近一次见到父母,是2017年9月6日,爷爷去世,他们匆匆从广州赶回来。再往前追溯,聪聪与父母的见面是2015年12月。

  “爸爸妈妈,你们这次回来还走吗?”那几天,放学回家的聪聪寸步不离地跟在父母身边,这个问题被他反复问了好几遍。

  可能是不忍伤儿子的心,爸爸回答他:“不走了。”妈妈开始也说不走了,但一个月后,临近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聪聪又问妈妈:“你们还走吗?”这一次,妈妈沉默了。

  第二天,放学回家的聪聪发现,爸爸妈妈又走了。

  年迈的奶奶伸出枯黄的手把他搂在怀里:“他们要去打工挣钱啊,你爸说过年回来看你,叫你好好念书……”

  聪聪小小的身子缩成一团,开始只是轻声地抽泣,但愈发泛红的眼眶却像盛满了悲伤,少年终于忍不住,转身抱住奶奶大哭起来:“他们说话不算数……”泪水肆意倾泻而下。

  今年过年,爸爸妈妈没有如约回来。

  破旧房屋昏暗如豆的灯光下,聪聪和奶奶相偎在桌前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灶台边的柴火杂乱地堆在一起,倒影出斑驳的黑影,一直延伸到门口,隔绝了屋外的喧嚣。

  “过年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开心地叫爸爸妈妈吃饭,而我只能站在门口,向远处望去,却不能看到自己父母回来。在墙角的我,偷偷地哭泣着,想着别的孩子的笑容,我为什么就没有这样开心的笑容呢?”

  聪聪写的日记,页面上有泪水打湿又风干的痕迹。他伸手,想去擦掉那一个一个颜色发深的小圆点,但只是徒劳。

  父母的陪伴很重要

  “我认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关怀的孩子就叫留守儿童。”黄岩茅畲逸夫小学校长杨学俊说。

  46岁的杨学俊从教多年,曾接触过一个因父母不在身边而变得乖戾的少年。从逃学到不服老师管教,因为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少年的脾气愈发暴躁,最后竟放火烧了自家瓜地的草棚,险些酿成大祸。

  杨学俊说,多数留守儿童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异常表现,比如学习懒散、行为任性、心理自卑、对亲人冷漠、对教育逆反等等。而形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爱护。

  “对留守儿童来说,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年龄,却连父母的面都见不到,孩子的心理常常是得不到安慰的。”杨学俊见到最多的场景,是回家小住后的父母再次外出务工时,孩子们撕心裂肺地哭,“手紧紧拽着父母的行李箱,不让走”。这样的画面让人动容,也感到不忍。

  为了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与慰藉,近年来,茅畲逸夫小学强调留守儿童应该具备三大核心素养——励志自强、独立生活、健康活泼。平时,学校30名老师积极搭建适合于留守儿童发展的所需载体,开展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各项活动。每逢周末,还会有青年志愿者来学校组织开展“青课堂”活动,开设小主持人、绘画课等,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时光。

标签:父母;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孩子;板凳;日记;笔尖;少年 编辑: 蒋立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