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学了,有的年轻人选择跨入校门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有的孩子刚来到新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或中学生。孩子走入校园后,老师时刻伴随和见证着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进步。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认为,好的教育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好的师生关系。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渴望高效便捷的方法,让成功变得更加快捷。但是,教育是以心养心的过程,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关注教育价值的理性追求,更要关注精神、信仰、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慈爱悲悯的人文情怀,使学生拥有善良的心灵,注重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北京九中校长林乐光说,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做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源源不断地为孩子成长提供助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老师一定要与学生同步学习,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为学生成长指明方向。老师要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影响学生,用自身的幸福体验影响学生,一代一代不断传承,让校园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大家都来做孩子的守护者。
李亮芝是一名中学物理老师,他说,当老师很幸福,能够陪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起成长。“孩子一天天成长,一天天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指导他们克服成长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这带给我特别大的幸福感。”
郭新红老师在北京金顶街二小担任班主任多年,在教育战线工作已近30个年头。在她看来,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信任和宽容的基础上。信任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信任孩子也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孩子,我们做老师的更需要宽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有缺点。我们要蹲下来与我们的孩子沟通,引导他们在成长之路上改进不足之处,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棒!
刘静是北京十八中附小的一名从教25年的小学音乐教师,她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尊重,孩子实际上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那种老师高高在上的观念行不通了。当孩子觉得老师与自己是平等的,像朋友一样,才会允许老师走进他的生活。二是理解,孩子所处的时代、年龄段、心理特征都和成人有所不同,老师不能用老经验或者老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言行举止,要理解他们当时所处所感所想。
北京十八中语文教师顾晓彬从湖北农村走出来,23年的教学经历使他坚信: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他说,老师的个人性格或者个人魅力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那些能够建立好的师生关系的老师一般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有特别高的专业素养,这是学生喜欢老师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第二,老师必须得有温度,喜欢学生,爱学生。因为只有学生体会到老师深沉的爱,才会特别敬重、喜欢这个老师。第三,能够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因为家校合作能让家长和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孩子成长的重视,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苗春宇近几年一直在教高三毕业班的数学。在他的观念中,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有奉献精神,其次是尊重每一名学生,第三是关爱每一名学生。老师如果勤奋、认真、无私奉献,学生就会非常认可。“我当班主任的时候,曾去每个学生的家里做家访,增进对家庭情况的了解,这样学生和家长就非常认可我,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唐翠平在中学教政治已有20多个春秋。她说,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也在变化,但是不管过去还是现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都离不开一个字,那就是“爱”。老师爱学生,只要用心,虽然方式方法不一样,但最终都会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用心爱孩子,一要“听到”,听到孩子说的话,更重要的是听到语言背后表达的真实想法,他的真正渴望和需求。有时候,孩子有些东西不愿直接说出来,作为老师就要用心去观察、体会。二要“看到”,看到孩子的行为表现,更重要的是看到行为背后的感受,他的渴望和期待。
“尊重和热情可以让师生关系长久地稳定、和谐、美好。”孙衍明老师是一所中学的教学主任,也是一名全国模范教师。他建议说,老师要学会把自己当做孩子,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置于和教师平等的位置,给予学生最充分的尊重。同时,老师也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给予学生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