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生命教育”在杭州进行了10多年,科学老师们感触颇多

2019-05-31 07:50:55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梁建伟 通讯员 陈宏程

在很多国家,“生命教育”是中小学课程中的一项正规课程,在教学中有重要地位。

近几年,我国对“生命教育”也逐渐重视。从2004年辽宁省制定《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开始,上海、湖南、吉林等地陆续颁布了关于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指导纲要或实施意见。201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那么,目前杭州的“生命教育”开展得如何?

孵小鸡

不是短期游戏

郑维庆是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的科学老师,从2014年起,他就带学校“小神农社团”的社员们一起孵小鸡。

在郑老师看来,“生命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孵小鸡,承担起保护小鸡成长的责任才是最重要的。“许多学校把孵小鸡作为一项作业,没有事先教给孩子孵化和养殖的知识,以及在城市中养小鸡会遇到的困境,这样只是把小鸡当作玩具,和真正的生命教育背道而驰。”

在郑老师的“小神农社”里,他会先教孩子孵小鸡、养小鸡的要点,比如多久换一次孵化器中的水、小鸡孵出来后把喙尖剪去等。并且每个想要领养小鸡的成员,必须要和家人、邻居协商好,在大家都没有意见的时候才可领养。

“其实,现在想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还是很难的,我们小时候,很多人都知道或者看到过母鸡如何孵小鸡,那是最贴近自然的,但现在即使在农村也很少用母鸡孵化,而是买鸡苗,鸡苗也是大型孵坊出售的。”郑老师感慨道。

杭州市星澜小学302班科学老师喻国凤也有同感。“和学农、学军相比,孵小鸡、养小鸡的周期很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长期照顾小鸡,期间会遇到家人的不理解、小鸡生病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养小鸡绝不是个短期游戏,而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内心呵护。”

两年之前,喻老师的班也进行了孵小鸡活动。鸡孵出来后,因为班级空间有限,学生们集思广益,将鸡送往农村老家养。每个长假,这些领养了鸡的学生,都会拍一段视频让同学们知道鸡的近况,直到现在,同学们还对自己的小鸡非常关心。

“今年我们班的同学做了PPT,将自己在养鸡时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一年级的孩子,这样可以让每一只小鸡都能健康长大。”喻老师说,学校每一届的一年级学生都要孵小鸡,从小鸡破壳而出到养殖的过程,可以看到学生对一个幼小生命的担当。

生命教育

不能刻意为之

杭州滨和小学校长田燕芳认为,生命教育是让学生觉知生命、认同自我的教育,不能刻意为之。

一年前,滨和小学养了两匹矮脚马,深受学生喜欢。后来,小母马和和怀孕了,大家兴奋地取好了小马的名字。和和临产前,学校老师和校长还轮流带和和去操场做“产前运动”,希望帮助这名特殊的“产妇”更好地生产。

但和和遭遇难产,生产日期比预计提前一个月,从凌晨一直生到早上,最后小马宝宝还是未能成活。

在悲伤之余,田校长借助小马难产策划了一次“生命教育”,通过一段绘本视频引入,从婴儿逐渐成长、衰老一直到生命结束,让孩子们领悟,死亡是生命必经的过程。同时,通过小马生产的部分视频,让孩子知道父母养育的不易,要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这次的生命教育中,许多孩子都哭了,还写下了对妈妈的感激话语。“我认为,生命教育融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是为了生命教育去养小马,而是通过养小马丰富孩子的生命历程,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生命的存在。在和小马相处过程中,孩子能自然地受到劳动教育、爱心教育、学科教育、生命教育等等。”田校长认为,真正的生命教育应该是贯穿在生活中的,需要家长和老师引导。

而幼儿园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老师们是把生命教育融合在生活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不久前,幼儿园里一只经常陪伴孩子的蟾蜍死了,孩子们知道后非常难过,一起把它埋在了它经常出没的草丛中,还在上面撒了石榴花瓣。看到孩子们这样的举动,我触动很大,于是那天午睡的睡前故事,我给孩子们讲了《楼上外婆和楼下外婆》,让他们知道,生老病死是每一个生命无法逃避的现实,只要你心里一直记得那个生命,它就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东城第二幼儿园老师刘小红说。

标签:生命教育;小鸡;孩子;老师;课程 编辑: 张吉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