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做有温度的思政教育!面对疫情大考,浙外这样答卷

2020-03-16 13:15:54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杨秀中 李娟

  浙江在线杭州3月16日讯(通讯员 杨秀中 李娟)思政教育不仅在课堂里,更在与国家同向同行的实践里。疫情是命令,也是一次大考,检验着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从学校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到各党总(直)支迅速行动,从深化“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到开展好“和山立志”活动,从云端课堂到志愿服务,浙外以家国情怀教育为引擎,思政不下线、关爱不断线,为战“疫”汇聚起浙外力量,也让浙外学子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收获成长。

  聚焦思想引领 夯实思政教育的“深度”

  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强起来”,得先把思政宣传思想工作体系“建起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期间,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精准谋划,2月19日,印发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思想工作方案》,形成协同联动,综合立体、多元高效的思想宣传工作机制。这与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精神高度契合,为学校做好思政教育提供了行动蓝本。

  “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灾难中涌现出的医者仁心、革命精神、大爱情怀等是最鲜活的教材。我们的思政教育在提升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更要充分运用疫情防控中的思政元素,教育和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爱国心,立下强国志,实践报国行。”校党委书记宣勇说道。

  那么,思政教育在非常时期,如何做到有“深度”?

  对标教育部文件精神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方案,学校各门思政课在思想教育内容上力求突出“三个聚焦”——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聚焦全国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一线防控疫情的生动实践,聚焦师生关心关切的政策解读、健康教育。马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以“疫”为“材”,融“疫”到“材”,力求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性、感染力和实效性。

  西语学院19西班牙语班的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思政课的“如盐入味”。3月2日,同学们在云端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畅谈思考与感悟。任课老师、马院尹铁教授通过武昌起义、武汉保卫战、武汉荆江抗洪等历史事件,讲述了许多疫情一线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家国大爱。同时,尹教授引导学生从近代中国的瘟疫灾害,联系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分析政府、社会、个人在灾难救治中的作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像这种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的思政课,在浙外已蔚然成风。“在第一课堂,我们笃志润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立德树人花开课堂;在第二课堂,我们立心铸魂,加强爱国主义阐释,学思悟践青年习近平优秀品格,推进‘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与校训精神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和山立志、筑梦未来;在第三课堂,我们深入开展‘八八战略’‘红船精神’‘两山理论’‘浙江精神’的专业实践,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宣勇说。

  聚焦协同创新 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

  有温度的教育才会有灵魂。

  “儿行千里母担忧,学院里的老师们和你的家人惦念你的心情一样,盼着你们成长,也希望你们一切安全顺意……”3月4日,远在大洋彼岸的教育学院2018级英汉班周涵同学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写给大洋彼岸的你们》。读完信后,周涵心头一暖。“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学校真用心,真庆幸自己是浙外人。”这是学校疫情期间,加强学生教育管理,给学生送关爱的一项具体举措,句句真心,字字真情。

  目前,该校有27名学生在美国交流学习。如何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思政教育不下线,是一道急需解答的难题。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党委及时作出部署,要求学生所在学院在工作过程中,要发挥我校学生思政工作的优势,让人文关怀靠前,对不同情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关怀。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教育学院学生工作队伍进行了细致的排摸工作,还组建了一个关心在美师生联络小组,动态关注在美师生情况,了解师生的实际诉求和现实困难,及时给予安全防控措施指导。

  3月6日,学校给在美交流师生寄送口罩等防控物资,同时与美方合作学校加强沟通,为在美学生的下一步学习生活做好预案。在美随班班主任邵艳红老师及时将这一信息告诉了学生家长,家长们纷纷在群里为浙外的做法点赞,学生王宁馨的妈妈留言说:真的被浙外暖到了!谢谢学校对孩子们的关心!

  这只是该校思政教育关怀的“组合拳”的一个缩影。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学校上下协同创新,全面检测学校治理体系和能力,着力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在新学期第一课上,书记校长走进课堂和师生对话交流,关心一线师生,加强学校领导、教师、青年学子的联系,形成育人合力,共同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赋能。

  在专业课堂上,教师们“大开脑洞”,以战“疫”为切口,除了教给学生理论,更要传达一种家国情怀,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比如,英文学院注重共情教育,通过适当的启发激起学生的内在价值和情感共鸣。中文学院、经管学院坚持课堂内外联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科学精神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电商学院、科技学院通过课程内容和时事热点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艺术学院鼓励师生以抗击疫情为题材进行创作教学,激发了师生爱国情。应外学院从词汇表达、事件报道、人物故事、媒介素养等角度切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科学精神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育部进行生命健康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学业和健康一起抓……

  在党建工作阵地,学校发展党员工作不止步,对学生关心关怀不停步。组织部将疫情时期作为考察发展对象的重要窗口,全面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在疫情期间的表现,从中发现奉献精神好、担当意识强的,作为入党考察的重要参考。

  宣传部统筹推进学校相关文件的落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注重抓好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一大批优秀思政课程典型案例、防疫抗疫的“浙外故事”先后推出,直抵师生心底,很好地起到了“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作用。

  在心理健康守护一线,学工部组织工作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心理支持热线,沉着冷静,详细解答师生疑问,让师生吃下“定心丸”。

  ……

  虚功实做、久久为功。浙外始终把师生放在心上,做有温度的思政教育。在共情上下功夫,涵养师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在弘文上下功夫,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营造出多元、高雅、现代的校园文化;在力行上下功夫,将人文关怀与从严要求相结合,切实提升师生获得感。

  如今“老师爱学生爱学术,学生爱学习爱学校”在浙外蔚然成风。

  聚焦使命担当 增强思政教育的“厚度”

  “在全民同心抗疫的时候,我也想为这次疫情贡献自己的小小力量。”东语学院袁莹玉同学说。疫情初期,她利用自己日语专业的知识,翻译了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日本NHK官网、日本航空、全日空航空公司官网等网站的基本航班信息、对医疗物资出口的文件要求、对出口物资的限制和规定等等材料,为中日两国防疫信息互通提供专业支持。

  袁莹玉并不是个例。在这场疫情大考面前,浙外上下团结一心,勇担责任,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校聚焦使命担当,将思政工作与师生的精神塑造相融合,增强思政教育的“厚度”。

  战“疫”场上,我们看到了全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自觉自愿捐款,全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们看到了学校始终抓牢党建工作,支部生活不下线,党员行动不断线;我们看到了

  浙外教师积极申报应急科研专项、撰写科研成果要报、提交各类政策建议、开展国外舆情分析,坚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我们看到了浙外党员师生利用专业所长,创作、录制歌曲《为了相见在春天》《最实在的新年礼物》等,用音乐凝聚力量; 我们看到了浙外承办的孔子学院党员教师积极组织外国师生及当地民众,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中国,为武汉加油,为中国祈福……

  战“疫”期间,学校将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思政教育鲜活课堂,引导青年学子与时代同频共振。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校团员青年在校团委的组织下积极投身于“大爱中国 团结防疫”网上主题团日活动;116名浙外学子投身各种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展现浙外学子风采;浙外网络翻译志愿者青年突击队主动出击,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浙外学子纷纷结合专业特色,用笔书写心底的祈愿,用纸寄托心头的祝福……

  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面对疫情大考,浙外思政不下线,关爱不断线,让家国情怀深深地扎根在师生心中,力争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标签:教育;师生;聚焦;课堂;疫情;学生;疫情防控;学校;青年学子;实践 编辑: 吴俏婧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