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小学特级教师田佩章在让孩子猜扑克
浙江在线杭州1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朱戈倩 通讯员 杭教)方江涛,淳安县梓桐镇中心小学五(2)班学生,上一次数学考试98.5分。
胡聪平,方江涛的同学,上一次数学考试89分。
就在不久前,他们班刚刚上了西湖文新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田佩章老师带来的公开课,田老师用一叠扑克牌,和孩子们起玩猜数字。下课后,孩子们回到了教室,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5年数学课,从来没有老师会在课堂上和他们玩扑克牌。
“喜欢数学吗?”只有方江涛和胡聪平刷地举起了手,其他孩子有的摇头,有的迟疑。
“那喜欢田老师上的数学课吗?” 全班28只小手齐刷刷全部举了起来。
“为什么喜欢田老师的课却不喜欢数学呢?”刚刚在公开课上积极举手的胡陶然腼腆笑着:田老师的课好玩,一点也不难,数学老师的数学课很难,题目做不出还会被戳脑袋。上一次数学考试,她才考了68分。
同样是数学课,不同的上法不仅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效果,更让乡村学校的老师们看到不一样的希望,而这正是杭州市教育局打造“名师乡村工作室”的目的之一。2017年6月,杭州市教育局启动名师乡村工作室计划,首批42位名师纷纷建立乡村工作室。时隔半年,他们的工作进行得怎样呢?
特级教师上课带来最接地气的指导
田老师上课的教室外面,正展示着一些学生的作业,题目是关于学校花园的设计和利用,有的同学测量了树木的直径和花园的周长,有的同学排列了花园里的所有树木。这是上次田老师来上课给数学老师们留的作业,让老师们设计一次数学综合实践课。
“田特每次来,我们都会赶来听课,他的课真的很棒。”大墅镇上坊完小的郑爱荣老师是一名教龄8年的老师,从他的小学赶到梓潼镇要很久,在他看来,田老师带来的启发和收获远胜过赶远路来听课的辛劳。他上次听了田老师的课后,回去给孩子们也上了一堂从数学的角度研究银杏叶的课程,孩子们学的很开心,这次回去,孩子们会说“老师又要给我们上有趣的课了。”
在淳安威坪中学,下沙中学英语特级教师郎艳为同学们带来一堂英语课,用一个闹钟让同学们知道关于时间的介词应该怎么用。来自威坪镇中学、姜家镇中和梓桐镇中的老师们聚精会神听完整堂课,纷纷感慨太棒了,课程设计太巧妙了。“我们每次总觉得已经讲了那么多遍了怎么还不会,太笨了,其实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太传统,没有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来学。”
下沙中学名师郎艳在分享如何磨课
在建德寿昌实验幼儿园,安吉路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姜娜带来了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小猪吃饼干”,让孩子们学会用语言归纳小猪怎样努力吃饼干,还做了一幅有趣的魔方图。孩子们上得乐不可支,台下的老师边听边录,还时不时记两笔……
从2017年6月杭州市启动“名师乡村工作室”项目以来,这样的情形在许多乡镇中小学上演,42所中小学幸运迎来了首批“名师乡村工作室”的入驻。半年下来,几位名师不约而同给了几乎一样的评语:“乡村学校的老师都很淳朴,也很认真,他们缺少的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指导。”名师乡村工作室正好切中要点,不仅带来新的教学理念,更有现场实战,给乡村老师最接地气的指导。
大军团作战帮助乡村教师全面成长
在姜娜上课的现场,台下坐得满满的,这里除了属于姜娜工作室的建德寿昌片区14个幼儿园老师学员,还有来自其他地区的许多老师。和庞大的听课阵容相比,姜娜带来的名师阵容也不小,不仅她自己亲自上场,还有她自己工作室的多位名师和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多位老师,有时候还会有专家加入她们一起来为建德的幼儿教育出谋划策。
“和而不同么,这样才可以打造不同的团队文化。”说起军团作战姜娜笑了,她喜欢发挥每个人的强项,上课好的可以专注提高上课水平,逻辑好的可以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尽量将经验辐射到全国。
她每次来,都至少上一堂课,开一个讲座,她的工作室成员也会开两堂示范课和相应讲座,再加上学员汇报课和反复磨课,每一次来,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我每个学期会定一个不同的专题研修,这个专题会贯穿本学期的所有课程,”姜娜告诉记者,既然讲了,就要讲透,让每个学员老师都能体系化学习。
安吉路实验幼儿园园长姜娜在上课,学员们听得很认真
和姜娜不太一样的是杭州市长河中学校长何东涛带来的名师团,她不仅自己来,还带来了长河中学的多位名师加入桐庐分水中学,因为分水中学已经加入长河中学教育集团,成为长河中学分水校区。何校长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趟分水中学,而长河中学陈灿钢老师则干脆常驻分水,加速两校合作。“人才是支持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核心,”何东涛说,她要想为分水培养出一支从名师到新秀的人才梯队。
“我们推出名师乡村工作室,一方面是希望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探索一种乡村教师的发展新模式,”杭州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蒋锋表示,现在的乡村学校硬件并不差,老师收入也不低,缺的是发展的平台和成长的机会。他希望借助名师的名气和人脉,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平台,他希望“乡村教师在学校有名师指导,在城里有实践基地(名师所在学校),在高校有专题培训,让乡村教师也能不断成长,不断接触最新的理念。”
挖掘特色让乡村学校走出不一样的路
田老师开设名师工作室的淳安梓桐镇中心小学,偌大的校园只有273个学生,分配到每个班就只有二十多个学生,自然就是小班化教育。校长方星告诉记者,他们还有一个里桐校区,过去叫里桐完小,今年只有两个班,总共6个学生。
“家长都进城务工,孩子也带去上学,这里自然而然生源就减少了,”方星无奈地笑笑,十年前,这里住校生就有三四百人,现在还剩一半不到,这已经是镇里最大的学校了。学生都去城里读书,比升学率肯定比不过城里,老师的成就感也不强,平时和结对学校也有互动,但就像走亲戚一样,蜻蜓点水,没有深入的学习和提高。
“我真希望名师能多来来,能住一晚。”方星发出最大的感慨,田老师的课时任务很重,每次都来去匆匆,但是,他每一次来,都能给他给学校带来不一样的思路和理念。方星拿出一本册子告诉记者,这是梓桐镇中心小学第一本生活课程化德育课本,围绕乡村元素、生活元素、课程元素、德育元素设计,里面不仅有关于梓桐镇的历史文化故事,还有村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孩子们在阅读时能发现村头的大树,了解村尾的石碑,让乡土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这本书就是在田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完成的,”方星说,田老师教数学,但对语文和德育都有启发。
“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乡村生源越来越少,乡村教师的成就感在哪里?”蒋锋说,比升学率肯定比不过城市,但是乡村有乡村的特色,他希望借助名师乡村工作室,将工作室开到乡村,如果有可能,让名师也为学校把把脉,发掘一些当地特色,让乡村学校打造特色品牌。
杭州市“名师乡村工作室”计划建立100个名师乡村工作室,组织100名特级教师等名师,真正把工作室开到乡村去。工作室为期三年,名师必须每年定期到乡村学校任职、开设示范课,至少招收10名乡村教师为徒弟,开展师带徒的教师培训,每年合作开展教科研项目研究,还将同步建立名师网络工作室。
“我有一个大梦想,”关于名师乡村工作室,蒋锋总是有无数期待,将原有的名特教师下乡制度化,提供各种财政和制度的保障,让名师下乡,也让名师下乡不再是蜻蜓点水,而是真正成为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的带路人。“希望我们这些学校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品牌,成为乡村教师发展的品牌,成为城乡互助统筹发展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