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幼儿  

它让游戏点亮童年,它将幼教重新定义——

“安吉游戏”,魅力何在

“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孩子为主”

2019-06-26 08:41:51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陈宁 沈洁

  浙江在线6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沈洁)如果让孩子尽情玩游戏,会给幼儿教育带来什么?前不久,在一场名为2019年“安吉真游戏”的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发现:“安吉游戏”的实践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也重塑了教师、家长和孩子的“角色定位”——

  幼儿园里没有教案和书本,“主角”是一群3至6岁的孩子,教室是户外的青青草地,教具是油桶、砖头和爬梯,任课老师总是在旁默默观察……

  19年前,一场改变,从安吉县的各级幼儿园开始了。经过不断探索实践,这一被称为“安吉游戏”的教育模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获评教育部“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直到今天,安吉幼教课堂依然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儿童教育专家们。

  把游戏还给孩子

  “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孩子为主”

  早晨8时刚过,有着68年历史的安吉县梅溪镇紫梅幼儿园迎来新的一天。

  第一节户外活动课开始了,校园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上课铃声和老师的哨声,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的嬉闹与欢笑。

  记者循声而去。在一个悬挂式爬梯前,4岁的小飞正在努力往上爬,他试了多次依然没有成功,便停下来观察着一旁的小伙伴如何一步步向上。有时候爬梯失去平衡,小飞的身子会跟着倾斜。

  此时,他身旁的任课老师马雅萍并没有上前搀扶:“他们正在探索,我不能轻易打扰。”她轻声告诉记者,在这个全开放式的课堂上,她几乎不会主动开口指导孩子。

  “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孩子为主,安吉县幼儿园的课堂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安吉游戏”的发起人、安吉县幼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学琴回忆说。

  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原浙江幼师(现杭幼师)的程学琴回到家乡安吉县,在幼儿园担任一线教师数年后到安吉教育局从事幼教行政管理工作。

  彼时,基层幼儿教育发展已出现瓶颈。1998年,整个安吉县学前教育所有资产只有96万元。一次调研更是令程学琴印象深刻:一所乡镇幼儿园里,她看到一个孩子坐在高低不平的凳子上,双腿因够不着地而悬在空中。“这幅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程学琴在调研中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安吉并不少见,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只有一墙之隔,孩子们用的桌子椅子,都是小学用剩下经过改造的……“小学化”的趋势令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颇为尴尬。

  然而,比硬件设施更为落后的,是软件的配置。大多数幼儿教师定位模糊,他们没有专业性,不知道自己应该教什么,孩子应该学什么。

  整个社会对幼儿园的认知也存在偏差。家长、老师、专家们都认为幼儿园是“看住”孩子的地方,把他们放置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不哭、不闹、不出危险,便是负责任的幼儿教育方式。

  身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真的快乐吗?带着这样的疑问,程学琴召集了县里的一些幼儿教师,商量如何改进幼儿教育。热烈的讨论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怀念起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是幼儿教育尚未普及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孩子们约上邻家伙伴在田野里尽情奔跑,去门前的小溪流边中“探险寻宝”……

  “无比快乐的童年时光,至今令我深深怀念。”程学琴回忆道,玩是孩子的天性,能不能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

  1999年,安吉县印发《安吉县幼儿教育管理办法(暂行)》,确定了安吉县内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打破以往低、小、散的教学模式,一场课程改革应运而生。2000年起,安吉县提出“自由的游戏点亮孩子的生命”的观念,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安吉游戏”新模式,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真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意见、完善规则、不断挑战,从而达到自身最大的潜能。

  玩耍中快乐成长

  “我们看重的是在游戏中如何解决困难”

  紫梅幼儿园园长钱敏记得,2000年开始,老师们加班加点制作游戏工具、研究游戏规则,创造了不少场景式的游戏。“老师和孩子一起参与,互换角色,有时候我们是服务员和顾客,有时候我们是医生和病人。”

  没有课本、没有教案的场景式游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乐,尽量引导他们融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中,从中体会到玩的乐趣。

  这样的变化,孩子们喜欢吗?一件小事,再一次颠覆了老师们的看法。

  程学琴记得,那是2004年,她和女儿谈起上幼儿园的往事,她问女儿:“你在幼儿园里高兴吗,什么时候最高兴?”

  女儿告诉程学琴,每天幼儿园午餐后的自由活动时间,自己会跑到操场边的“秘密空间”,那里有一个吊环。“吊环就像一个开关,我拉一下‘公主’就出现了。妈妈,那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程学琴想象着女儿在那方小小天地里的快乐时光,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很快,她把女儿的故事与老师们分享,大家开始反思:也许现在做的这些游戏都是“假”的。

  钱敏在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玩场景式游戏的过程中,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比如我说有客人来了,你们笑一笑,孩子就笑了。这看起来更像一种有着游戏外壳的任务,孩子的想象力被限制住了。”

  那么对应的“真”游戏是什么?安吉的幼儿教师们发现,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还不行,他们决定打破游戏场景,走出课堂。

  这是一次没有模板、毫无先例的改革:在安吉县内,试点幼儿园的荒草地被清理成游戏场地,内部的围栏、墙面、灌木丛全被打通,除了教学楼之外的任何空间都成为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接下来,老师们开始四处搜集自己小时候玩的老物件,砖头、油桶、木板、沙子都被搬进了幼儿园,在空旷的空间里,任凭孩子游玩、探索、开发。

  经过老师们的精心布置后,幼儿园面貌一新——园区被划分为室外积木区、室内积木区、山坡区、广场区、草坪区、沙水区等游戏区域。老师为孩子们提供积木、梯子、木箱、丝巾、滚桶等材料,让孩子们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生成各种游戏,

  “儿童是游戏的主宰者。”安吉县嗳咪儿幼儿园园长奚水玲告诉记者,“安吉游戏”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为这里注入了发展的动力,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朝气。

  硬件有了改革后,教学模式也应该改进。“在课堂上,老师不应该主导。”程学琴回忆,当时她提出了一句饱受争议的教学标准——闭住嘴、管住手。老师们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在旁边细心观察,二是在现场录像和拍摄照片。

  在安吉县报福镇幼儿园,记者看到,孩子游戏过程中,年轻的女老师一边观察,一边现场拍摄视频和照片。回到教室内,她用PPT放映这些照片和录像,每对一张图片或一个镜头提出一个问题,几十个孩子就有几十个答案,笑声、掌声充满课堂。

  “这些游戏没有目的,没有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我们看重的是游戏中孩子遇到哪些困难,以及他们如何解决这些困难。”马雅萍告诉记者。

  成为教学的典范

  “这家幼儿园给我独一无二的感受”

  面对这样的变化,家长们坐不住了。

  钱敏记得,刚开始“安吉游戏”试点时,一位家长领着孩子到学校,一脚踢开她办公室的门。“那位家长指着孩子身上的伤,认为是学校的责任。”

  起初,这样的矛盾屡见不鲜。直到看似漫无目的游戏衍生出教学的意义。

  5年前,朱闵煊曾就读于安吉县机关幼儿园,起初她的爸爸并不理解为什么幼儿园反对孩子提前学习认字,直到后来孩子上了大班,两件事情让他顿悟。

  “那年,我给孩子报了一个‘珠心算’的班,没想到他学起来特别快;还有一天,在幼儿园里学象棋,孩子只用了一天就把象棋上所有的字认下来了。”朱爸爸意识到,孩子在玩游戏时,就已经在潜意识里打下了认字、数学的底子,一时还看不出来,但等到真正学起来,就会显得很有悟性。

  “其实,磕磕碰碰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概率事件,并不意味着不玩游戏就一定不会发生。”钱敏说,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了这样的理念,和老师们一样对孩子放开了管束的手。

  几年前,“安吉游戏”走出了这座小小县城。

  2014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博士切尔西·白丽第一次来到安吉,目的是参加一场学前教育研讨会。在幼儿园实地参观过程中,眼前的一切颠覆了她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印象。

  切尔西记得,自己来到一家幼儿园,这里只有三个房间,其中一间只有抱枕和书,另一间堆满了粗略切割的积木,这些积木没有上油漆,散发着新鲜的、木头的味道。“幼儿园怎么会有这样的教室?”她向记者回忆道,这令她联想到了《纳尼亚传奇》中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橱柜。“这家幼儿园给我一种独一无二的感受。”

  在那次研讨会上,程学琴第一次向漂洋过海而来的教育专家们介绍了“安吉游戏”——本着“让游戏点亮孩子的生命”的理念,通过放手让孩子玩,把游戏权利还给孩子,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和教学模式。

  也就是那一年,安吉县又将“安吉游戏”推进作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大工程,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安吉游戏”的实践研究。

  此后,不少“安吉游戏”的发起者被邀请到国外交流经验。一次,程学琴在洛杉矶演示完“安吉游戏”的模式后,在场的听众全场起立鼓掌。有美国人问她:“您在哪个国家留学?您的教学理念太先进了。”

  程学琴说:“这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学前教育模式,它就来自安吉。”

  如今,“安吉游戏”模式在黔东南、山东临沂的教育部儿基会项目中被运用,全球有26个国家的256个幼儿园申请进行“安吉游戏”的相关培训。去年,浙江省在103所“安吉游戏”实践园开展实践活动,仅仅半年时间就投入近3000万元改善游戏环境,全省5万余名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标签:游戏;孩子;安吉;安吉游戏;幼儿园 编辑: 陈彩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