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角楼里的京味图书馆:空间资源如何变身文化场所?

2018-05-31 19:27:2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角楼图书馆共计三层,第三层是露天平台。上官云 摄

  这段时间,一家开在左安门角楼里的图书馆火了:除展出许多难得一见的北京老物件之外,还藏有很多体现老北京特色的地方文献,连馆内的物品摆放都能让人想起老北京的四合院……也因此被很多读者称为“京味儿”图书馆。29日,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来到这个人气颇旺的小型图书馆,探寻其中蕴含的故事。

  角楼图书馆的位置不算太难找,从“左安门值房”一路向东,很快就能看到它的身影:一座古色古香的角楼无声立在此处,图书馆就在里面。它一共有三层,一层是展览展示区和主题文化活动区。这里陈设着不少平时难得一见的北京老物件:有叫卖用的“冰盏儿”、缠线用的“线拐子”、过去银行使用的“财铃”等,可谓琳琅满目。

  角楼图书馆中陈设的一些老物件。上官云 摄

  沿着角落的木楼梯上去,就是二楼的图书阅览区。这里,书架漆成暗红色,屋梁上还装饰了精致的古典纹饰,墙壁上还用瓦片堆砌出各式造型,生动有趣。这里现有地方文献图书7000册、纸质报纸30余种、期刊100余种。东城区第二图书馆馆长左堃透露,很多文献都很能体现老北京特色文化,有的地方文献书只有一本,很珍贵。

  三层则是一个露天平台,考虑到安全问题,平时很少开放。左堃说,春暖花开时节,这里是组织诗会、阅读分享等读者活动的地方,“热心读者给拍过一张照片: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与角楼互相映衬,特别有意境”。

  “我喜欢京味儿文化,所以特意过来看看,这样集中展示老北京文化的图书馆很难得。”一位女士觉得,在复建建筑里开图书馆挺好,既不让景观闲置,又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唯一有些不便利的,就是交通。如果乘地铁过来的话,大约得走二里地。天气热的时候,还是有些不舒服”。

  角楼图书馆的内部陈设也颇具古典元素。上官云 摄

  这位女士口中的“复建建筑”,指的就是左安门角楼。它最初修建于1553年,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然坍塌。左堃说,现在立于护城河岸边上的角楼,是在遗址上复建的,说起来,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

  “当时,有一位老专家王世仁先生,就住在附近。他和老伴儿出来遛弯的时候,常常随身带着一把尺子。”左堃说,有一天,王老先生无意发现半块城砖,习惯性拿出尺子一量:不得了,看厚度应该是块老城砖,“古城砖一般是12厘米的厚度。王老先生就赶紧回去查资料、找其他专家论证”。

  最终,结合左安门值房的位置,左安门角楼遗址位置被确定。左堃说,2016年,参照老照片进行复建后,北京外城东南角楼再次出现在左安门护城河边,建成与明城墙角楼、前门箭楼、永定门城楼共同环绕天坛的历史文化景观,后作为图书馆开放。图书馆面积很小,使用面积大约800多平方米,但从2017年10月底开业以来,总进馆人数已经超过六万人。

  资料图:中国书店雁翅楼店外景。上官云 摄

  其实,不止是角楼图书馆,中国书店雁翅楼店也是开在复建的地安门雁翅楼中,同样吸引不少读者。北京市新闻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亦君认为,这是空间资源的有效盘活利用,“左安门角楼本身是个地标性建筑,复建后作为文化场所开放,是合理的”。

  “北京此类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很多古建筑地理位置不错,如果有条件作为文化场所向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再利用后方便群众,一方面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它们自身价值再一次得到彰显和提升。”王亦君表示,当然,如果是文物的话,类似的合理利用还需要相关文物部门进行严格论证,才能实现既保护文物、又服务公众的“双赢”。

标签:角楼;图书馆;露天平台;地方文献;京味儿;读者;书店;文化场所;小型图书馆;外景 编辑: 蒋立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