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7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王逸群 马佳丽)思政课应是什么模样?
印象中,老师站在讲台上,孜孜不倦讲授课本中的知识。而在杭州市江干区,思政课却颠覆人们的想象。
走进丁兰实验中学八年级(8)班的道德与法治课课堂,两位主创作者站上讲台,指着面前一座用泥土和草甸制成的手工长城,向同学们讲述作品的创作心得。这座学具,刚刚获得该校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学具制作比赛一等奖。
思政课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让学生们有思考、有收获、有共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入脑入心。向立德树人的根本回归,近年来,江干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教学载体,用德育铺就青少年成长底色。
深化教学理念
全面完善课程建设
在江干区的中小学,思政课的教材除了常规的《道德与法治》外,每个学生还拥有一本《孝文化读本》。书中既有古代孝敬故事,也有当代道德楷模,生动有趣又贴近生活。在初中卷中,除了孝文化的故事外,每一章节的最后还设计实践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
“江干区的孝文化源远流长,不仅要让学生们了解这些文化,更要让他们将孝融入到生活中。”江干区教育局分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说,近年来,江干区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将孝敬教育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致力于可知、可感、可学的鲜活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教学理念的改变渗透在点滴中。基于“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导为方”的“四为”理念,江干区提出“品德+”大德育课程,以品德国家课程为主干,调整、删减地方课程、少先队课程、心理辅导课程、德育专题教育等与之重复的内容,统整区域德育课程。这一改革,既丰厚了德育国家课程的内容,又成功地实现了课程“瘦身”,在强化品德课程学习的同时,每周可以节省出两个课时,用于学校开展富有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
不久前,采实教育集团刚刚组织了一年级800多名学生到良渚博物馆开展春秋游场馆研学课程。学生们回到5000年前的良渚王城,扮演良渚王、大祭司、玉匠等角色,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不同的剧情任务。
“游戏化的过程中,环节的设置也偏向思政教育。”杭州采实教育集团副校长吕阳俊介绍,学生们搜集资料完成任务,可以了解良渚历史文明,还将学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很多人提到思政教育,第一印象就是比较抽象。将接地气的实践活动融入课堂,在培育理论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吕阳俊说。
创新课程体系
让“有意义”的课“有意思”
“‘00后’们朝气蓬勃、思维活跃,但是对国家政治、法治精神等缺乏深刻理解。只有让他们亲眼看见、亲身体验,才能有所感悟。” 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课程指导部原主任、道德与法治学科特聘教研员高凌思考,如何激发兴趣,让思想政治课变得亲切、生动?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以“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掀起了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慧眼看世界”“时政大讲堂”……一系列教学新形式应运而生。
在“慧眼看世界”活动中,丁兰实验中学七八年级的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制作精美的学具,开学后评比、展示。与传统课堂不同,学生们可以动手参与,并在课堂中成为“老师”。
像丁兰实验中学一样,“慧眼看世界”成为了全区中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创新举措。杭师大东城中学还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旅行中寻找答案。每节课前5分钟,胡佳老师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时政演讲,运用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和方法分析介绍世界各地的多元文明。同学们在分享与体验中,学会了一门“有用”的课程,并在节假日中学以致用,制定研学攻略,和爸爸妈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胡佳的课堂中,老师改变了灌输和讲授的方式,更多的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放手让孩子们去“旅行”,在“行走”中感受世界各地迥然不同的国家制度、风光特色、民俗风情,体悟人类命运一体、人地关系和谐等课程理念。
学生们对寓教于乐的方式喜闻乐见,以往人们眼中刻板而又枯燥的德育,充满活力。“有意义”“有意思”的思政教育,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种子。
建立人才梯队
“人人都是思政教师”
为了一堂公开课,杭州采实教育集团的思政老师施文君已经准备了大半个月,与她一同作战的,还有集团理事长、思政学科特级教师何志英和教研组的教师们。帮助年轻教师提高能力和水平,采实教育集团通过“以模促演”的方式,让骨干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设计。这种“传帮带”培养名师团队的形式,江干区坚持了10余年。
近年来,江干区不断提高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区域团队合作。2007年推出“牵手行动”,组建区际教育联盟。在此基础上,2015年,江干区再度推出“名师工作站”培养机制,由何志英出任思政学科名师工作站站长,7位区名师分别以科研项目为引领,带动学科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了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江干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以模促演’,老师们提高课程水平;‘师徒挂钩’,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师徒课程互听,答疑解惑;‘教学比武’,定期展开比赛,为老师搭台学习。”何志英说,不同学校间还会举行牵手教研,一同“磨课”。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下,教师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班主任的支持和保障。“班主任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江干区教育局分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说,在江干的中小学,绝大多数班主任都承担着思政课教学任务。因此,除了名师工作站,江干还建立了名班主任工作站,形成班主任成长体系。在制度的支持和名师的引领下,教师队伍涌现出一支精干力量——目前,有思政学科特级教师两人,全国思政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人、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8人、杭州市优质课一等奖18人……
“人人都是思政教师,人人都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江干区教育局负责人说,围绕立德树人,江干的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各级各类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夯实德育之根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潜移默化中,江干的学生们从小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锤炼品格、心无旁骛求知问学。从课程育人到实践育人,江干缤纷多彩的思政教育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钱江少年”。
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初二学生王宝宝,五岁时母亲便离开人世。作为长女,她成为家中的“小妈妈”,协助父亲照顾两个妹妹。她不仅做饭烧菜,扛起所有家务,还帮父亲卖蔬菜,又批发一些学习用品和玩具,和妹妹一起到家附近的公园售卖,赚取微薄利润来补贴家用。去年,王宝宝被评为杭州市第十四届“美德少年”,还当选2018年度浙江省“新时代好少年”。
在江干区,像王宝宝一样的学生并不少见。杜佳琪多年如一日照顾病床上的妈妈,成为年龄最小的杭州市道德模范;章启在父亲执行任务牺牲后,以自强自立的精神面对学习和生活,不仅取得全校第一的好成绩,还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称号……在去年的浙江省“新时代好少年”名单中,当选的3名杭州学生,就有2名来自江干。
培育时代新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江干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教师们自身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在不断启发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生们关注自己的品行,养成敬老、诚信、谦让、仁爱、善良、自信、智慧、礼貌的优良品质,成为有理想信仰、真才实学和道德情操的人。
“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江干区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在守正与创新中,思政教育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