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评论:莫用商业思维做教育

2018-09-04 11:55:33 来源: 浙江在线 评论员 吕苏娟

  浙江在线9月4日讯(浙江在线评论员 吕苏娟)教育的好坏,从不在于工具的新旧,而在于教育者的好坏、教育环境的优劣。如果一所学校沦落到以商业思维来从事教育,那它将难以走向一个乐观的未来。

  莫用商业思维做教育

  一万元的校服阴霾还未散去,2500元一台的电子书包就已到来。据本地一家媒体报道,刚开学不久,有家长发帖吐槽,杭州多个学校推行电子书包,表面说是自愿购买,但实际却是按购买情况来分班。这让一些家长感到愤懑不平。

  所谓“电子书包”,就是一台添加了相应软件和资源的学习终端(平板电脑)。它可以装入练习、测试、课后作业等教材资料、教育资源,既可让老师少批改作业,也能让学生少做习题,本是一件好事。但电子书包毕竟是商业产品,且不论效果如何,是需要花钱的,有些家庭可能不一定承受得起这份“甜蜜”的负担。学校将自愿购买与学生分班结合起来,就更值得商榷了。

  也许学校的动机是好的,希望所有孩子都享受到均等教育,享受到智慧教育的好处。但一个本该推崇有教无类的学校,却将电子书包作为学生分班的依据,甚至还明确规定只能通过电子书包来提交作业,以此来逼迫学生购买该产品,就容易让人产生学校有商业利益驱动的联想。

  现实中,有的学校推出租电子书包业务,学生入校时租入,毕业后交回,退还押金。这一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方式,值得推广。而有些学校或是不知,或是知之而不为。因为推行这一方式,学校就必须先自行垫付购买电子书包的费用,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笔支出。显然,让学生自己去购买,要省事多了。

  但即便是让学生自己买,价格似乎也是个问题。明明市场价才500元的电子书包,为何一到学校手里就变成了2500元?而且可能还不包括系统更新、设备维护等附加费用。同样的产品,换一个地方价格就贵了几倍,且家长还不得不“甘之如饴”,学校的“权力”不可谓不大。但在这一过程中,价格是如何确定的?这中间是否有不当得利?多收的费用又去了哪里?对此,学校似乎并不想回答。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及时介入,让学校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将真相摊在阳光下。

  在学校刚推出电子书包时,多数家长持反对态度,并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怕对孩子眼睛不好;二是怕用惯了电子书包,笔头书写跟不上;三是收费过高。暂且不论现在孩子的近视率节节攀升是否与使用电子书包有关,但笔头书写若跟不上,与孩子的考试成绩可是息息相关的。在现行中国教育体制下,即便素质教育的比重在不断提高,但分数仍是判断孩子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如果连教学效果都不顾了,那这所学校还剩下些什么?大概就只有商业利益了吧。所以在常规教学之外,会有老师推荐学生额外付费购买其他课程,会有学校明知收费标准过高却依旧视而不见。

  智慧教育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教育的好坏,从不在于工具的新旧,而在于教育者的好坏、教育环境的优劣。教育是教育者的通行证。可如果一所学校沦落到以商业思维来从事教育,那它将难以走向一个乐观的未来。

标签:学校;电子书包;教育;教育者;教育环境 编辑: 陈彩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