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孩子撒谎咋办?心理医生帮您了解孩子说谎行为的表现和原因

2018-07-25 10:21:23 来源: 台州晚报 记者 金伟巍

  “我没有推他!”“是爸爸放的屁,不是我!”“你这些玩具我家全都有!”

  这样的谎言,家长们是否经常从孩子嘴里听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长会发现自己家孩子变得越来越爱撒谎了,吃喝拉撒各种都能形成谎言。事实上,孩子在幼儿期说谎是很正常的行为,而他们的谎言也分为很多种类型。要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品质,首先要了解他们说谎行为的表现和原因。为了给广大家长寻找答案,记者专程采访了台州医院精神卫生科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医生陈宝君。

  想象型说谎

  想象型说谎的人,往往是年龄较小的幼儿,他们分不清现实和想象,他们可能会夸张地说家里的蛋糕比房子还要大,会说有圣诞老人到过自己家,还可能会说衣服和裤子在一起跳舞。

  这是幼儿为了表达愿望,把想象当作现实,或是因为认知水平有限,把想象当作事实。还有的幼儿拿了别人的东西却不承认,因为他们未形成物品归属权的意识。

  陈宝君介绍说,3岁左右的孩子常把想象与现实相混淆,他们往往会将非常渴望发生的事情以及经常在头脑里想象的事情当做真实的事情;同时,孩子对之前发生的事情也很容易忘记,因此当家长去询问他的时候,他就用自己所想的去回答了,不一定跟事实相符。这在大人看来就变成了谎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由于混淆想象与现实或忘记而撒谎的情况将逐渐减少。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情况不算是撒谎行为。

  应对方式:

  如果孩子撒的是这类想象型的谎言,父母没有必要太过担心,也不用一味地严厉指责孩子,因为想象型谎言只是孩子身心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的不成熟的产物,纯属无意撒谎。家长批评过度反而会使孩子不知所措,而且还会影响其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

  陈宝君建议,家长平时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哪些地方夸大、歪曲了事实真相,让他们分清“现实”与“想象”。另外,家长也应该满足孩子的想象和表现欲,经常与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自编故事的能力。

  虚荣型说谎

  “我家的玩具比你家的多多了!”“我每一条裙子都比你的更漂亮!”像这类的说谎就属于虚荣型的说谎。

  这些由于虚荣而说谎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有一种希望得到别人注意的心理需要。当这种情感长时间得不到满足时,有的孩子就会向家长编造自己的“成绩”,以换取表扬或奖赏。这时,儿童会受虚荣心的驱使而说谎。

  另外,孩子之间经常攀比,有时也是因为大人的不小心,使说谎者反而占了便宜,无意之中怂恿了孩子说谎。

  应对方式:

  对这种类型的谎言,家长要引起重视。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肯定孩子,不要让孩子因为总得不到家长的肯定和表扬而去迎合家长获得表扬。

  陈宝君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教育孩子,父母自己要做好表率。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坦荡自信的心,在孩子面前不要自我贬低、自怨自艾。同时,言传身教,减少对孩子的评论,教育孩子不要盲目攀比,引导孩子接纳自己,不要看不起自己,更不要把自尊建立在吹嘘的基础上。

  逃避型说谎

  家长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在犯错后都会否认自己做错的事,比如明明是自己做了错事却说“这不是我干的”“这是爸爸干的”等。

  陈宝君认为,如果成人对儿童要求过于严格,做错事后对其横加指责,甚至棍棒相加,这会使他们内心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出于自我保护,就用撒谎的办法逃避家长的惩罚。

  实际上不论大人是否批评,孩子在做错事以后,心理总会产生压力。当他们在权衡说真话与说谎话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当孩子在说“别人干的”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已经明白自己的错误,他们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悔意,释放自己的压力。

  应对方式:

  如果孩子经常说这类逃避型的谎言,父母应该第一时间反思自己。

  “我们经常发现孩子谎称自己做完了作业或是否认自己做过的坏事,这是因为孩子们说话都是趋利避害的,他们撒谎之前已经对事件做过简单的评估,知道怎么说对自己最有利。”陈宝君解释,之所以孩子们要趋利避害,可能是因为平时犯错时父母的反应是严厉批评或者责骂,导致他们害怕面对犯错所带来的后果。

  如果是这样的现象,父母首先应纠正自己的教育方法,正确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做到惩罚适度。帮孩子树立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担责任、不改正的信念。另外,让孩子懂得改错后更会赢得别人尊敬的道理,从而消除孩子犯错后怕惩罚的恐惧心理,引导他们勇于承认,勇于说真话。

  陈宝君认为,当孩子犯了错,适度的惩罚是有必要的,但是相比劈头盖脸一顿骂的方式,不如耐心引导孩子,告诉他们如何去面对、解决犯错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应对孩子撒谎的四个建议:

  链接

  1.理解孩子的说谎行为

  初步判断孩子说谎的类型,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出于善意还是非善意的?是为自己还是他人?然后与孩子真诚地沟通,进一步理解倾听孩子的想法,最后引导孩子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说谎行为。

  2.理性对待孩子的“好坏”表现

  无论孩子行为的“好坏”,家长都不要有情绪过激的反应,家长的过激反应可能导致孩子再次说谎。家长应该理解幼儿的“好坏”表现,给予进一步针对性的指导。

  3.父母诚实守信,以身作则

  父母自己要诚实守信,对待孩子要信守承诺。

  4.适时开展诚实教育

  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例随机开展诚实教育,也可以适时抽一段时间专门开展诚实教育。

标签:孩子;说谎;想象;家长;撒谎;陈宝;谎言;父母;幼儿;玩具 编辑: 成竞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