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3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彩燕 实习生 祝芷媛)“我要以松柏的态度来刻画出自己的年龄,能成为合抱的大木给天下的劳人以一片清荫,即使中途遭了电击或者枯死,我也希望它的残骸能够供给贫苦人一把取暖的柴……为人民、为大地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正是父亲的希望,也正是父亲的精神所在。”这是郭庶英所著《我的父亲郭沫若》一书的结尾,也被其作为3月25日“科学文化 8+1”校园行(浙江站)杭州文澜中学专场讲座的收尾句。
郭庶英用一个个小故事向现场学生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父亲郭沫若
郭庶英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曾先后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团委宣传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研究员、中日友好医院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中沛经济技术发展中心总经理。其相关科研成果先后荣获总后卫生部科技三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二等奖。
众所周知郭沫若是文学、戏剧、翻译等方面的大家,事实上,其在科学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郭沫若是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郭庶英现已年近八十,但依然精神矍铄。一个多少小时的讲座现场,郭庶英用一个个小故事向现场学生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父亲郭沫若。她回忆道:“我们与老父亲之间交谈非常困难,因为他有严重的耳疾。在喊他吃饭的时候,如果他在创作,要等他注意到我们才能比划出吃饭的手势,告诉他要吃饭了,不能惊扰了他。”
在郭庶英的记忆中,家里的家庭教育一直很严格,比如不准倒菜,“父亲一直要求我们生活能力上要健全,不能是个废物,同时他也很勤俭,弟弟小时候穿的是妹妹的衣服,裤子不够长还接了一段。”
讲座现场
郭庶英还勉励广大青少年不仅要有一颗阳光的心,也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父亲郭沫若很注意身体健康。孩子们同时要注意将自己的一生和时代的脉络紧密结合起来,靠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要靠群体的力量,但是你要在群体中发挥优秀的作用。”
学生现场提问
现场学生在听完讲座后,收获颇丰、感触良多。文澜中学初二(1)班的林濯同学表示,“我觉得科学精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就像郭沫若老先生一样,尽管面临飞机连续轰炸的艰苦环境,还能坚持翻译完歌德《浮士德》以及教育他子女成长。”
据了解,该活动由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主办,旨在带领人们读懂前辈精神,感悟榜样力量,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活动邀请了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宋庆龄、郭沫若、鲁迅等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的后人,组建“科学家精神报告团”,通过他们的亲情讲述,带领孩子们走进前辈科学家的内心世界,感悟科学家的家国情怀,领略科学家的崇高精神,激发孩子们学英雄、做英雄的远大理想,引领他们走上科学报国、科学强国的道路。接下来,该主题活动在浙江的校园巡讲还将陆续走进杭州和宁波多所学校。